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一日》入选教材
筑梦育人需改革创新

    近日,有网友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细节描写清晰,内容触动人心、扣人心弦,作者正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文章不仅写得生动,还让网友为之动容,纷纷在评论区表达对于中国航天员的敬佩之意——“刺激”“震撼”“看完才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之为英雄”。

    (6月27日 观察者网)

    一篇语文课文引发热议,除了主人公杨利伟特殊身份自带的光环效应之外,也和最近我国三名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进驻空间站等举国关注的大事要事密不可分;此外,以前的语文教材很少选用科学类作品尤其是科幻作品,《太空一日》让围观者有了很强的新鲜感与好奇感;多重因素交织叠加,自然让《太空一日》火出圈。

    火箭升空过程中“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时出现、尚未查明原因的“神秘的敲击声”以及惊心动魄的归途,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太空的神秘,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航天人在科学探索过程的严谨与果敢。对于孩子们而言,学习《太空一日》,不仅能够增加一些科学知识,更能够培育一定的科学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利伟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也承受过不为人知的痛苦,遭遇过刻骨铭心的风险:火箭起飞阶段发生共振,让他有“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刻;杨利伟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看不到长城的,有力地纠偏了一个流传已经、以讹传讹的说法;归途中的有惊无险,让读者意识到航天人的英勇无畏……《太空一日》写出了太空的神秘,航天员碰到各种突发与意外之时的心理反应,以及那种科学探险过程的勇敢和严谨精神,生动鲜活、简洁明快地讲好了“航天故事”,既具有吸引读者的新鲜感与话题性,也具有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教材具有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功能,不仅能够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也具有信仰驱动和价值领航的功能,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教材在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航向上具有重要作用。将《太空一日》选入教材,隐伏着教材编写组激发孩子们科学探险兴趣、提振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材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也要提升孩子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还要促进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仰望星空,向往星辰大海,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没有尽头,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为梦想的跋涉注入无穷的动力,激活更多的“源头活水”,需要更多的孩子长大后投身科技创新领域。    杨朝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