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7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长护照” 一次有益的校本探索

    7月7日,李惠利中学2021级新生报到时,每个人都收到了一本“护照”(全称“惠兰书院成长护照”),里面包含了33个项目,这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内,需要同学们通过必修+选修模式,完成的个性化成长科目。校长刘伟龙说,“我相信,如果学生认真做到了‘护照’上的要求,必定会成为一个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

    (7月9日《现代金报》)

    刘校长为何这么自信?这得从当下学生评价存在的通病说起。

    举其荦荦大端,其通病有三:一是注重终极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二是注重考分也即学习成绩评价,忽视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多由老师和校方来完成,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

    正是在这种有所偏颇的评价导向影响下,一切围绕分数转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全面发展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同学难得一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业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惠利中学正在推行的“成长护照”评价模式,就是针对上述通病所做的一次创造性的改革。“护照”的设计,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这一教育方针,分别设计了与“五育”相对应的“德行分院”“智慧分院”“体育分院”“艺术分院”和“行知分院”,每个分院设置学生综合素养养成的必修和选修项目,项目含5个星级,每学年通过自评、班级评定、学校评定综合定级,依据所获星星数评定学生等级。

    这一设计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五育”并重,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不是单单突出学习成绩;二是既有终极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形成一条完整的评价链;三是评价主体多元,既有教师、同学、学校评价,又有自我评价,这样能最大程度体现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理性。

    举例来说,如报道中提到的新生陈栀妍,从小喜欢舞蹈,因此,“艺术分院”的考评对她不成问题,她需要补强的是其他知识和技能,这样,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对照“成长护照”所列的必修和选修项目,就能确定三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打拼,最终“成为一个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

    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其具有的导向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围绕改革评价标准,各地学校都在进行探索试验,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李惠利中学正在推行的“成长护照”评价模式,有创意,有亮点,值得期待。

    王学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