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走了学科培训 来了“花样训练”

    “上课走神?作业拖拉?一看书就喝水上厕所?孩子可能注意力有问题。”这个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遇冷,但“注意力训练课”等花式辅导却悄然升温。这些一周期动辄两三万元的“训练课”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驱使家长甘愿自掏腰包让幼儿坐在电脑前玩“小游戏”?(7月26日《北京晚报》)

    今年暑假期间,往年异常火爆的暑期培训、校外辅导,遭遇“极寒”,很多家长因为暂时摆脱了“教育内卷”,也长舒了一口气,而孩子们除了可以好好玩耍,也有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

    然而,很多家长也发现,在政府层面的强力干预下,尽管学科类培训空前遇冷,但是一些非学科类培训,由于不在政府政策的规制范畴,大有趁虚而入的倾向。比如最近在很多短视频平台频频亮相的所谓“注意力训练课”,就吸引了家长们的注意。

    一旦家长花重金报名参加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就会遭遇各种专业术语的轰炸,什么“脑区激活”“脑波反馈”“α波、θ波”……听得家长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先放下这些唬人的专业术语、科技名词不管,经过“注意力训练课”的孩子,真的能够改掉原来的毛病,真正提高自己学习、做作业时的注意力吗?

    正如一些家长所质疑的那样,这些所谓的“注意力训练课”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孩子玩某款游戏,问题是现实中有哪个孩子玩游戏时会注意力不集中?他们恨不得整个人都沉浸在游戏中不出来。而一些经过训练的孩子,回到课堂和家里以后,不管是听课时还是做作业时,注意力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时候家长才觉得自己可能被忽悠了,但是好几万的学费都花出去了,再想要回来可谓是难上加难。

    电子产品空前普及的时代,孩子确实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家长格外关切儿童的注意力可以理解,但盲目寻求商业化的培训机构的帮助,则很有可能缘木求鱼。

    家长们,不妨淡定一点,只要孩子没有病理性的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苑广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