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违规补课就该“零容忍”

    近期以来,宁波市教育局开展了师德专题教育“五项行动”,严厉打击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据了解,根据明察暗访及市民举报,经教育局专项调查小组现场调查取证,已查实在职教师参与有偿家教20余起,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本报今日A03版)

    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违教育公平、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破坏教育生态,长期以来就饱受公众诟病。这20余起有偿补课违纪行为被通报、相关人员被处理,既回应了公众关切,更彰显了有关部门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零容忍”态度。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要引以为戒,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形成拒绝有偿补课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早有规定,近期的“双减”政策又有强调。在如此高压的态势下,这些教师还给培训机构介绍生源,在家中组织有偿补课,可谓顶风而上。他们最终有的被清退所得,有的被被处扣发12个月奖励性绩效及取消今后三至五年的评优、评职、晋级资格等,一点不冤。

    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不只是教师的事,也是学校和监管部门的事。这次公布的20余起违规补课事件,不仅涉事教师被重罚,他们所在的学校及其负责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比如,给予蒋某某所在学校通报批评,本学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扣3分,校长诫勉谈话;给予姚某某所在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这也提醒学校对违规补课问题要主动出击、发现就打,绝不能手软。

    落实“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规定,不能画上休止符。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既要重事后惩处,更要强化防范。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依规执教能力;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坚守师德底线、不触师德红线。监管部门有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加大检查力度,形成常态震慑,打消教师违规补课的侥幸心理。唯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静心治学、潜心执教、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张小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