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朱小峰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赋予了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示范改革任务。 共同富裕,是一项国家重大政治工程,是一个全民都有义务参与的事业,必须要汇聚全社会力量。主动融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广阔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职业教育作为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保障技能人才供给的关键举措。因此,职业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大潮方面,应有更多作为。 职业院校要想更好服务共同富裕大潮,必须有合适的载体和有效的抓手,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强化人才支撑,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才。首先,职业院校可利用其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灵活方便的优势,大力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更多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助力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释放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其次,职业院校应该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借助于职业教育,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坚持开发式帮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着力发展产业使其积极参与就业,由此可以拓展基层发展空间,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平,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再次,因为职业院校乡村生源较多,对于乡村的情况更为熟悉,学校可以多利用这个优势,开展精准化“三下乡”服务,组织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团队方式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大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