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姚敏明 近期,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 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四梁八柱”持续构建,推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蓝图徐徐展开。 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人才是大势所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而另一边,随着制造业企业持续优化升级,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呈供不应求态势。要打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两难”现象,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作为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理应顺势而为,肩负起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人才,更势在必“行”,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政策发力,更需要全社会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实。 首先,全社会都要从“唯学历、唯分数”的教育和人才选拔模式解放出来,凝聚“技能成就梦想”的共识。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着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相衔接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就业等壁垒,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教育格局,打破僵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学校到社会,从老师到家长,都要切实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抓住新时代为“技能成才”创造的机遇,让更多青年以一技之长成就美好人生,走好报国之路。 其次,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共同发力,持续推进。其中,职业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是任重道远。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职业发展、产业升级之间的适应性;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携手各方主动作为,通过系统化设计和体系化推进,努力构建“政校企行联动、产学研创并举、跨界开放办学”的格局,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要行动起来,职业教育势必迎来新的大跨越和大发展,“人人出彩,技能强国”也一定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