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贵州安顺一学校因不让学生外带食品、学校地上堆放大量月饼的视频引发网友质疑。9月22日,校方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因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所以不让学生带月饼进校,已集中放置,后续会做相关处理。(9月22日极目新闻) 普定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教育部门之前对当地各学校交代过,三无产品一律不允许入校。涉事学校拿着这一“尚方宝剑”,规定学生携带的三无垃圾食品学校一律没收,而何谓三无垃圾食品,学校规定,“除了牛奶、面包、苹果,其他食品一律不让进校门。”由此可见,学校将除了牛奶、面包、苹果之外的一切食品都视为了三无垃圾食品,这样的做法显然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几天前,四川渠县两名学生带牛奶进校园被拒在校门口喝牛奶,校长被约谈,这个教训并没有被吸取,现在又发生了。以为了学生好、为了食品安全之名禁止学生自带食品入校,这样“一刀切”的做法自然能够降低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但却难脱“懒政”之嫌,还罔顾了学生权益,显得不近情理。 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暴露了一些学校在校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权力之手乱伸,甚至肆意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暴露了这些学校在校园管理时欠缺法治思维,而习惯于运用管制思维、专制思维行事。 学校是管理者,但也是服务者,学校不能为了管理方便,而罔顾学生的合法权利。学校管理不能“冷酷化”、专制化。学校管理方要进行人性化管理,要能够多一些服务意识,要让管理多一些温度,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要能做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依法教育,要多一些管理智慧,而不是在进行教育与管理时,采取野蛮粗暴的管理与教育方式。要让教育与管理多一些人文关怀与技术含量。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粗暴管理”也不能袖手旁观,要督促学校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做到依法治校。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