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值班老师正在教室中巡视辅导。 |
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是一所初中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晚自习服务开设后情况怎么样?近日,记者跟随该校校长胡奇观实地探访—— 晚餐后的散步“消食” 下午5点30分,正是学生们进入食堂吃晚饭的时候。食堂里,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有序打饭、落座。胡奇观也从办公室走出来,和学生队伍一起进入食堂。他在食堂里走了一圈,不时观察学生们的状态,还看了今晚的饭菜:荤素如何搭配、有什么汤,酸奶是哪一种等。 “以前,学生在学校只吃一顿中餐,现在学生两顿都在学校吃,会不会吃腻?家长会不会担心孩子吃不好?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胡奇观介绍,为减少家长接送频次,学校为参加晚自习的学生提供晚餐服务,餐费标准与午餐标准一致。在菜品花样上进行科学安排,提升餐饮质量,加强学生营养。 下午5点50分左右,学生们陆续走出食堂,三五成群地走上操场,说说笑笑,进行饭后散步“消食”,路灯照射之下的晚间操场,轻音乐中一派轻松自在的景象。“这是晚自习开设之后才出现的校园场景,学生们学习了一天,利用饭后时间和同学们谈谈心、放松心情,老师们也非常支持。”胡奇观从食堂用完餐,也走上操场进行巡视。 晚自习6点20分开始,一共22个班,他从每一个教室前走过,观察学生和老师的状态。记者发现,每一间教室都有一位老师,学生们安静地在教室里自习,不时有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 第一节晚自习下课间隙,初二6班的马歆喻同学告诉记者,她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作业。“我觉得我有拖延症,不够自律。以前晚上在家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容易走神,快的时候21点之前做完,慢的时候22点也做不完。”她说,现在在学校上晚自习,明显效率高了很多,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老师。 严控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落地是治标,减负提质须治本。一方面我们统筹安排晚自习值班老师,提高晚自习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晚自习巡视中,胡奇观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学校老师们都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学校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核心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益管理,做到作业准备精细化、作业分层人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作业生成校本化,以此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在晚自习工作中,胡奇观非常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也是他挂在心头的事。“我们老师兢兢业业,很辛苦,作为管理者,一直在思考对老师们的合理保障。” 晚上8点20分,晚自习放学。初一、初二的学生们先放学,10分钟后初三学生放学。虽然地处老城区的学校门口交通道路较窄,但学生们出校秩序井然,20分钟时间即放学结束。现场不仅有安保人员,还有家长志愿者队伍进行接送管理。 晚上8点45分,学生和老师们基本已经走完,胡奇观和几位值班的同事才最后离开校园。“做好晚自习托管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回归校园,能有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说,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双减”好做法,实现减负提质,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