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学生缝洗校服 不如让孩子 学会缝洗校服

    近日,宁夏固原市一名老师坐在挂满校服的阳台上缝补衣服的照片刷屏了朋友圈,家长们纷纷留言点赞:“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亲妈式关爱”。人民日报微信发布,20分钟10万+。

    (11月20日澎湃新闻)

    这位班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亦师亦母,孩子远离父母到异地求学,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的确,作为一位班主任,作为一位同样为人母的班主任,有着这样的情怀是值得敬佩的。但是,班主任帮学生缝洗校服,我们除了要赞美这位“班妈”之外,还该做些什么?或者说还应该反思什么?

    报道里说的这些孩子,虽然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可是他们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大孩子”,是“小大人”,都已经是中学生了,是不是也该会自己洗洗衣服,洗洗袜子?是不是也该会自己缝合一下“破了的校服”?这些住校的学生,因为疫情已经四个星期没有回家了,这校服也就意味着已经将近一个月都没有清洗了,穿着如此肮脏的衣服,为何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其实,这暴露出的问题是劳动技能的缺失,是生活技能的缺失。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某地一位学生考上了北京一家著名学府。临行前,妈妈给孩子的行囊里装上了100多双袜子,告诉孩子说“脏了就扔掉,不要清洗了”。固然,这是个极端个例。可是透过这些极端的个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事实:一些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是真正“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没有劳动教育,在学校也没有生活教育,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缺失严重。

    我们一直强调要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然而现实很“骨感”: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以至于某地一所大学竟然“鼓励男生给女生开饮料瓶盖”。当我们的孩子连个袜子都不会洗的时候,连个瓶盖都不会开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帮学生缝洗校服,不如让孩子学会缝洗校服。更应该缝合的其实是生活知识的缺口!劳动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做“缝合的针”。再好的妈妈,再好的老师,也不能跟孩子一辈子。不能等到未来“全民叫外卖”“自己不动火”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郝冬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