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画彩绘的时候颜色一定要均匀。”日前,柯桥区中心幼儿园的中班同学来到绍兴黄酒小镇,研学绍兴花雕制作技艺和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灰坛、沥粉、油泥堆塑、彩绘装饰等民间传统漆艺彩绘在陶制酒坛外面,无拘无束地制作一坛属于自己的花雕酒。 (11月19日《绍兴日报》) 研学游是对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研学游首先要游。游,就是要行万里路,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要在新的环境里,引发他们的欣喜和好奇,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因此,研学游首先就要游,局限于一地一室之内,就失去了研学游的意义,也很难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丰富他们的见识。 研学游还要学。没有了学,那就是纯粹的旅游,难以称为研学游。学是两个层次的,一是在听中学,在讲解中学,在环境中学,这是学的重要形式。在开学游中,这样的学也很难被忽略。二是在实践中学,即动手操作。“锄禾日当午”的感受,靠讲解虽也可有感受,但实地体验,才会切身。因此,研学游,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孩子们并不缺少学的知识和机会,他们缺少的是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动手实践,有助于他们把相关知识内化,同时也能为以后的知识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这是研学游的魅力所在。因此,研学游不能变成课堂知识的复读机,它是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连却又迥异的学习形式。 研学游还要注重研。这个研,说是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项目式学习也行。这个研,一定要突破具体的学科学习,一定要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增强孩子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游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也要在研学游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好的研学游,要实现旅游软硬件环境的共同提升,包括培育合格的研学游师资力量。 关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