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分成为就业“硬通货” 贵在“两条腿走路”

    近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20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刘志鸿,通过慕课学习获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结业证书,并成功通过“学分银行”中心兑换为学校课程学分。在这家2019年底挂牌成立的“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可折合为学分,学分存储达到一定标准,还能兑换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和非学历证书。这不仅让学子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得到认证和转化,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加深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11月24日《工人日报》)

    2020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像重庆一样,北京、上海、河南等地也都进行了相应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对学生来说,因此获得复合型技术技能,为今后适应多元就业奠定基础,将证书变成求职敲门“金砖”。特别是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纳入了职业教育范围后,“学分银行”对他们的助力作用更大;对学校来说,可以根据学生哪些课程选择多,哪些课程选择少的大数据统计,以此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使学校教育更符合学生兴趣和就业市场需求;对在职员工来说,可以根据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有利于稳就业和企业发展。

    但是,“学分银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通过学分银行所获得的不过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还是被认为不如普通高等学校,在职业学校学生应聘时,不管他们拿了多少证书,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形同鸡肋。这种现象传导到职业学校,必然会打击学生参与学分银行的积极性。

    只有招聘者认可了,学分银行的能力认证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为此,重庆“学分银行”在“资历框架”制定时,还邀请了各行业权威、行业协会专家、龙头企业高管等参与其中,在推进学分银行高职院校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与转换标准、规则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希望通过探索,让学分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

    但是从根本上说,一方面要彻底解决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学历歧视问题,另一方面要实现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分互认。只有这样两条腿走路,才能让学分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在此之前,重庆的做法无疑是为两条腿走路打下坚实基础。

    丁慎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