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业展演 |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战红孩儿》《孔乙己》……11月26日下午,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一场别具一格的作业展演在报告厅举行,语文老师在半个月前布置了名著阅读作业,同学们通过分组合作,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汇报作业情况。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提出了“无作业本学习”的概念,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涵茜 通讯员 徐望佳 许可 精彩创编 “特殊的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报告厅内,一幕幕书中经典在舞台再现。九年级同学主要展示“诗歌单元”的作业。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大屏幕一幅幅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同学们深情地朗诵着。901和902班胡佳禄、陈雨阳等同学带来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令在场的观众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崇敬和思念,还有903班同学带来的《黄河颂》、906班李彩婷带来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抑扬顿挫间传达出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八年级展示的是“名著阅读”的作业,807班的《孔乙己》、806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802班的《范进中举》……演员们在台上不仅表演着文中场景,还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等。 记者了解到,参加本次展演的课本剧都取材于本学期所学名著或名篇。同学们对课本内容进行精彩解读、改编和创作,既忠于原著,又有着独特创新。“采用小组合作,甚至班际合作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排课本剧,然后集中展演,这一作业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语文教研组长龚志娟老师介绍,“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搭建了自我表达、自我塑造、自我展示艺术才能的契机和平台。” 期中考前,学校初二语文备课组在教授“新闻单元”时,对作业也进行优化设计,布置了以“校运会”为题材的校报展示作业。同学们化身记者,扛着照相机,带上笔记本,前往运动会现场。他们结合第二单元所学新闻知识,分工合作,记者负责采写,有人负责摄影摄像,现场记录精彩瞬间,还有编辑、排版、校对。 这一次“特殊的作业”,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感触良多。“采访过程很欢乐,有与老师同学打成一片的采访员,也有细心记录的记录者。”806班的余思量同学说,“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感到了来自运动会的激情,也懂得合作团结的重要性,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减量增质 学校提出“无作业本学习”概念 变“有形作业”为“无形作业”,变“书面作业”为“实践作业”,变“硬作业”为“软作业”,变“定时作业”为“阶段作业”,变“书面作业”为“网络作业”,变“个人作业”为“合作作业”,这就是“无作业本学习”的核心理念,学校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作业设计专题研讨会,各学科组老师们围绕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展示了学科组设计的作业。 语文教研组长龚志娟老师提出今后语文作业将尽量减少重复机械的抄写、默写、背诵等作业,积极探究活动作业,把书本内容生活化。数学教研组长黄敏敏老师也希望通过实践性作业,围绕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制定分层作业,尊重差异,各取所需。 “我们以往的英语作业以书面为主,内容比较枯燥,形式单一,而PBL作业通过给学生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些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英语备课组长徐佳颖老师展示了PBL项目化作业,“这样项目化作业形式可以充分拉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的评价量表可以保证学生科学地完成任务。” 科学教研组长莫佳威老师也展示了初一年段的实践操作类作业,变废为宝。他说:“这样一周一次的家庭小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社教研组阮杨梁老师最后解读了本学科创新性作业,提出选择题不分层,主观题分ABC三层。同时提出困惑,如何解决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把学生钉在一个层次上。 学校校长鲁纪权肯定了各学科设计的“新”作业,他认为“双减”就是要在“质”上做加法,“量”上做减法,重视课前预学作业和课后分层作业。希望各学科教师之间加强交流,碰撞擦出炽热的火花,对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量提质”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