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 “本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实施情况” 年末委员视察活动中,上海市教委介绍,上海拟按照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2小时按3课时折算、每课时补助85元的标准,安排经费发放教师课后服务报酬。 (12月2日 澎湃新闻)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各地课后延时服务普遍展开,从整体反馈看,可以说大受欢迎。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这项便民善举是有成本的,对参与课后服务的人员,也需要给予合理的报酬。 对此,教育部明确,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根据这一精神,许多地方在出台“双减”政策时,也相应强调了课后服务经费的保障办法。比如江苏省就明确,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有条件的地区可由财政全额保障。财力保障难以到位的地区,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收取课后服务费,还可采用代收费方式由社会组织和校外专业机构提供课后服务,以满足课后服务需要,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可持续实施。 不难看出的是,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笼统的,课后服务报酬标准、计算方式都未进行明确,这对于参与课后服务人员来说,显然是一笔糊涂帐。课后服务报酬羞羞答答,一方面在于一些地方的保障经费有限,不好言说;另一方面,课后服务的参与人员主要以教师为主,他们不好意思也难以要求明确报酬。 此次上海市明确,根据课后服务“工作日全覆盖,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的工作要求,按照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2小时按3课时折算、每课时补助85元的标准,安排经费发放教师课后服务报酬。计算方式的明确、报酬标准的明确,是能够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上海还明确,日常运行经费方面,按照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补充学校用于免费课后服务的能耗、设施设备、材料购置等运行经费支出。这样的保障,也是有意义的,意味着可以对课后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课后服务报酬要考虑地方实际、财政状况,因此并不能按市场价进行计算。对此,参与课后服务的人员是理解的。但是,过低的课后服务报酬,不仅很难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也容易变成对参与人员劳动的廉价占有,有失公允。“福州市市属学校划转当日课时数每生补贴仅为0.5元”“长春市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平均一次只有二三十元”,这么低的报酬,也很难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 关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