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 高新区实验学校502班 潘子乐(证号2211137) 周六,我非常荣幸地在科探中心当了一回“大众评审”。在这些科技教育课程中,我最喜欢的课程是“浮游于海”,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跟浮游生物相关的知识,比如浮游生物分为:藻类,原生动物,绕组类和枝角类,虾和蟹的幼体等。其中最吸引我的环节是介绍“丰年虫”,丰年虫也叫丰年虾和卤虫,它被称为“在沸水中煮不死的卵”,不要看它细小的身体,营养成分可是很高呢!比如蛋白质高达60%左右,是水母、鱼、虾和蟹等幼体的最佳饲料。 浮游生物多种多样,我希望能在以后的科学课中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难忘的科学课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507班 任昊洋(证号2210167) 小小的贝壳也有不少的学问,作为大众评委的我,认真地坐在下面听着科学课。 课上,科学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贝壳的品种。只见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超大的螺,比我的脸都大,更有三四斤重,更神奇的是它还可以当喇叭来使用,把螺的末端放在声源上面,声音瞬间大了好几倍,比音响还好用,令我大吃一惊。 这可真是难忘的一课啊! 神奇的热缩片 高新区外国语学校406班 朱宇轩(证号2210145) 周六上午,我有幸去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参加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课程设计大赛,各位老师们精彩有趣的科学课让我收获良多,老师们讲课思路清晰,科学方法环节流畅,易操作,使我体验了科学的魅力。 从当天的课程中,我最喜欢神奇的热缩片。这位老师将这个简单无趣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还让我学会了制作热缩片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固定塑料片;第二步,加热3到5分钟,热缩片就制作完成了! 作为小评委的我,收获了许多快乐,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职业的热爱,更激发起了我对科学的喜爱。 桥梁是如何“立”起来的 高新区实验学校401班 王翌恒(证号2211041) 周六,我作为大众评委,参加了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课程设计大赛。其中一节关于桥梁探索的课深深吸引了我。 梁老师一开始给我们介绍了桥是如何“立”起来的:比如余姚古桥,是运用绳子的力量牵引起来的;西塘的古桥,是靠拱“顶”起来的;又比如三江口的桥梁,是利用会伸缩的钢筋,让桥梁立得稳稳的……紧接着就是我们最期待的实践操作环节了,如果桥梁被破坏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一座简易的桥去抢险救灾呢?老师给每个组分了几根小木条,通过两面对称交错放,再从后面两边插四条腿,一座简易桥就搭好了。我轻轻推了一下,这座桥居然没有散架,真是太神奇了。 我要给这堂桥梁课打满分,我对桥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观察各种各样的桥,是什么样的技术让桥“立”起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