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董惠婕) 当前,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已经到了“深水区”,学科培训转入“地下”“入户”,换个“马甲”等隐形变异培训行为逐渐增多,监管和查处难度大。严厉打击非法学科培训,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是贯彻落实中央“双减”精神,巩固“双减”成效的重要手段和必要举措。 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保障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3月23日下午,宁波市“双减”工作专班组织召开了全市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教育、综合行政执法和公安等部门参加了会议。会上要求,根据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全市要全面构建校外培训执法体系,完善教育行政执法,推动校外培训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为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2021年5月,宁波市教育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台了《教育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工作细则》。市教育局在市职成教学院成立了教育行政执法研究处,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双减”以来,围绕“严厉打击非法擅自举办学科培训等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这一工作重心,宁波市坚持靶向发力,构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联络、信息共享、定期会商、部门联动等四大工作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水平,持续巩固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成效。 宁波市坚持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紧盯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及寒暑期等,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2233次,通报222起违规培训案例。“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教育、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治理行动,累计检查巡查机构1166家,查处各类违规行为232起。至2月底,全市累计查处校外培训监管案件37起,立案24起,没收违法所得32040元,处罚金额429169元,结案数量16起。 下一步,宁波市“双减”工作专班将推动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领域执法协同机制,开展综合执法,构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