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当电视剧《人世间》主题曲响起,屏幕上闪过一幕幕分离与相聚画面,我常常深陷其中,一时半会缓不过神来。 该剧以“光字片”区为着眼点,聚焦周家三兄妹等平民子弟的人生之路,折射出平凡百姓近50年的生活变迁,牵动着万千大众的心。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剧在每一个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同的痕迹。“温暖”二字贯穿全剧,深深地扎根在了我心中。看尽剧中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为何心中仍时时涌现出暖暖之意?细细回想,我猛然发觉,原来这份“温暖”如同袅袅炊烟般从“家”中飘散出来。 剧中,父亲周志刚要前往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将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长女周蓉一心远赴贵州乡村支教,留下小弟周秉坤与母亲在光字片生活,于是“分离”成了常态,“相聚”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周家远行三人心中,“家”是永远的归处,口袋里藏着的是一家五口的全家福,心里惦记的是归家后彼此陪伴。 温暖的家,是治愈的归处。回想起刚教书的日子里,我常常憋着许多心事,平日里不肯吐露半句,可回到爸妈身边时,便忍不住一股脑儿都倾吐出来。有时,爸妈出门来迎接,我还没说出一字,眼泪就哗哗往外涌。家里总有神奇的魔法,不论我有如何多的负面情绪,总能在与爸妈交谈中消失殆尽,有时聊着聊着还笑出了声。待在家的日子不多,可每次工作疲惫时回去一趟,我总能满血复活,再次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于我如此,于每一个孩子也如此。当我接手班级时,我走访了每一个孩子的“家”,每踏进家门几分钟后,便对“家”的温度略知一二。有些孩子的“家”是有温度的,孩子坐在沙发上,父母坐在孩子的两侧,谈话时常常向孩子投去有爱的目光;有些孩子的“家”是冷冰冰的,孩子做事情时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便惹来父母的一顿怒骂或暴揍。每当此时,我便不停地告诉自己,“等孩子到教室里,我一定要时不时地抱抱他,教会他自信与勇敢,带他去迎接阳光!” 温暖的家,需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支撑。尽管剧中周家三兄妹面对人生的抉择,时不时让周家父母震惊或受到惊吓,但家人间的爱推动着父母与孩子彼此理解与包容,在温暖与陪伴中消融误会。当周蓉不辞而别时,周蓉父母狠心放话“断绝亲子关系”,并不是冰冷绝情的放手,恰恰相反,是融入了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周秉昆与父亲冷战,在沟通中诉尽心里话,其期盼着父母的认可,方感到舒心。这一切都是温暖的家凝聚着亲人的心,是无法割舍而不断磨合的亲子相伴。 待周秉昆当父亲,周蓉当母亲后,两人各组建的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周秉昆与孩子朝夕相处,即使对待养子楠楠也视如己出,其妻子郑娟温柔坚韧,在平日的养育与陪伴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如此陪伴下养育的楠楠与聪聪阳光向上,有着强大的前行力量。相比之下,周蓉夫妇与孩子玥玥聚少离多,关系疏离,相处时尽显尴尬,孩子差点走上堕落之路。 放眼孩子的成长,其向光向善抑或是趋暗趋恶,与父母的陪伴有着直接影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爱,都需要被温暖所感化,这便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与真诚相处。我们往往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家庭的相处,看出父母的影子。班里曾有一孩子到了放学时间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不回家,平日教室里有说有笑的他一到放学时总一筹莫展。与他坐下来谈话后,“我不想回去”是他一直重复的话,讲到后头,他那句“教室里热闹,我一个人在也觉得热闹……”戳中了我的泪眼。家人间的冷眼相待寒了孩子的心,没有陪伴,没有温情,逼迫着孩子与“家”渐行渐远。 好的陪伴,如甘霖一般,落在心底能唤醒万物生长。温暖的家,如永远的归处,随时欢迎我们靠岸停泊休憩。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温暖的归处,都能拥有甘霖般的陪伴…… 镇海区实验小学 王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