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霞委员。 受访者供图 |
 |
李江美委员。 受访者供图 |
 |
刘训华委员。 受访者供图 |
 |
林红委员。 受访者供图 |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入托难、入托贵等现象加剧,成了很多家长的心头刺。 在今年的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城市”等列入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这让很多关注此事的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 为助力破解托育难题,他们也是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了不少贴民心的建议。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精细优化普惠托育服务 宁波市人大代表、奉化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霞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激发生育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续存源动力的建议》中,重点提到了精细优化普惠托育服务。 她从促进生育率保障角度提出建议:“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要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而目前宁波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为2.63个,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孙霞代表注意到,其实浙江省近2年相继出台了托育机构质量服务评估标准、家庭和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等政策,但目前“场地资源缺、专业化程度低、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旧存在。 为此,孙霞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托育服务机构在“普惠性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允许高端的市场服务型托育机构的存在,但要设立相应的准入和运行标准,并有明确的监管机制。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托育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加快托育专技人员的培养;托育服务机构教师需持证上岗,不仅需要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定期对教师心理健康评估,也应重视生命早期1000天的早期教育支持。 她还建议,托育幼儿和托育教师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强调重视托育机构的感染预防应高于幼儿园的感染预防标准,每托幼机构至少设立一位专职医务人员。 多类型托幼机构主体分类推进 “破除老百姓对于全面三孩的迟疑,首先要解决‘有人带’的迫切问题。”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教授刘训华认为,宁波急需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使得人口新政行稳致远。 刘训华委员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全面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机制,明确政府主导和监管职责,制定宁波市托幼机构建设标准。 建议鼓励现有幼儿园通过“搭车”形式将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体系。鼓励现有早教机构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开展家政和托幼机构。 因为宁波大部分企业为民营企业,刘训华委员建议,可以通过财政补助解决托幼机构主要经费问题,政府对规范的民办托位给予与公办相同的补助,将托费降低到普惠水平,并全程参与效果监督。 同时,建议按企事业、街道、社区、家庭托育点、家政企业、幼儿园等多类型托幼机构主体分类推进,如职工数 10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尽快建立托儿所,幼儿数500人以上公办幼儿园尽快建立附属托儿所。企事业单位和公办幼儿园建立的托儿所,以全托为主;鼓励大型社区在社区幼儿园基础上,试点社区式、家庭式日托机构。修改企业自办、写字楼与园区办托育的地方法规,从政策层面支持和规范等,推动这一民生福祉实现更大进步。 学前教育能向下延伸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李江美在“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建议学前教育能向下延伸。 李江美委员说,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幼儿园盘活资源开设托大班,更要鼓励中大型企业、单位设立托儿点;另一方面,要关注托育教师的培养,目前系统的培养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宁波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希望,能够在0-6岁托幼教师培养体系方面贡献“宁波样本”。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园长林红建议,通过对幼儿园资源的盘点,对于有空余学位具有一定条件的幼儿园进行托育场所的改建,财政形成配套的政策给与补助与奖励,以此形成优质的托育示范龙头,积极推进全市托育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街道、乡镇可以充分发挥好社区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对辖区内0-3岁儿童家长开展科学育婴的短期和定期培训,普及科学育婴知识。并依据家长需求确立早教 “双休日亲子园、婴托活动中心、父母学校、半日托儿所”等机构,使这些家庭能够最大限度就近获取普惠的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入托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