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人大代表沈虎跃:

教育高质量发展 需要配足配齐教师编制

沈虎跃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刘蓉)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宁波提出了“甬有善育”“甬有优学”幸福民生品牌,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师的安排上总是捉襟见肘。市人大代表、镇海中学副校长沈虎跃因此提交了《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按照教育实际的需要配足配齐教师编制的建议》。

    沈虎跃代表说,教师编制不足的形成有现实的原因。

    一是人口流动造成分布不均,大中城市、县城教育人口不断集聚、快速增加,对教育资源和教师编制增量扩充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最近五年全市每年平均流入人口13万多人,现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90%就读公办学校,在未来五年内需增加的学位将突破4万,且生源仍处于持续增长期,对教师编制的增长提出刚性需求。

    二是配套政策在重大教育改革初始阶段的滞后性带来编制不足。当前教师编制配置参考的文件是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国办发〔2001〕74号),而近年来的“双减”政策、“五育并举”、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实行新教材新高考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虎跃代表建议,教师编制总的原则可以明确总量、分类管理、用人自主。具体操作上,建议县域间教师编制可调、事业单位间编制可调、编制与非编制间可调,即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现人员编制在学段、学校和城乡之间的动态调整、合理配置。

    同时建议各地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编制内教师薪酬标准,对编制配备不足的学校,非编教师纳入实名制管理,加大财政扶持,提高工资收入待遇,统一办理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在干部任用、职称评聘、工资福利、进修培训等方面与事业编制在岗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