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孤勇者》这首歌在小学生中广为流传,不少社交平台上开始流行在街头和孩子们用这首歌来“对暗号”。为什么这首歌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神曲”?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孤勇者》,不同的小朋友也有不同的喜好与看法。有的喜欢它旋律激昂节奏快,干净利落,有的认为符合男孩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的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直坚持、努力的人…… 《孤勇者》有多火?不仅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广为传唱,而且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参与其中,而网络平台更有各种形式的演绎,导致原唱者陈奕迅发微博称“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唱的是一首儿歌”。 我国优秀的儿童艺术作品当然有,比如《一分钱》《卖报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也曾经风靡校园,被几代人传唱。可是,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作品中反映的内容,与现在的孩子相隔遥远,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不少网友都表示近几年优秀的能赢得孩子普遍欢迎的儿歌好像越来越少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所以,用来欣赏与表现艺术作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也有人认为是儿歌创作市场比较疲软的缘故。 我们从《孤勇者》的火爆可以看出,不是孩子不需要儿歌,也不是孩子没有时间去欣赏艺术,而是作品本身是否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共情。生活中有许多英雄与成功者,但更多的是跌跌撞撞、默默奋斗的普通人,“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处于逆境(平凡)继续坚持、不放弃,这是最后的倔强,“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是最好的自我安慰,也是前行的原动力。成年人觉得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其实,谁都免不了成长的烦恼,比如作业越来越难,比如家长老拿“别人家的孩子”打压自己,比如家长在不同事物上的矛盾态度——在生活上百依百顺,学业上的“寸步不让”……许多孩子都可以从歌曲中看到自己,或者说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 《孤勇者》彰显了优秀艺术作品的力量,积极向上的作品是可以掀起热浪,老少皆宜的,是能够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我们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跟上时代节拍,把脉儿童心理,创造出更多优秀儿歌,使孩子倾情演绎,在艺术中释放压力,增加动力,让国家未来的小主人更自信,更阳光,更有艺术修养!冯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