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盐碱地养出来的黄河大鲤鱼。 |
 |
河南省延津县盐碱地水塘养殖的东海青蟹。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孙欢欢 郑俊朋)8月2日,一批金钱鱼苗从广东湛江“搭乘”航班在河南新郑机场落地,随后被迅速运至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的养殖基地,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师、挂职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的王欢已经早早守候在那里。这是河南延津这个内陆县城迎来的第8种“海鲜”。 随着金钱鱼的到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与河南省延津县举行校地党建联盟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学校水产学科助力盐碱地综合利用进入新阶段。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河南省延津县的校地合作始于“一只青蟹”。自2017年以来,在延津县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教师党支部定期赴河南开展地方服务活动,经过5年坚持、10万多公里奔波,成功将东海青蟹在黄河盐碱地养活、养好、养多,变盐碱地为“致富田”。 青蟹只是一个开端,但却远非结束。既然青蟹可以,那么其他海洋水产动物是否也有可能?支部教师党员们马不停蹄,先后引进南美白对虾、缢蛏、美国红鱼、黑鲷、七星鲈、大黄鱼、金钱鱼等并试养成功。从1到8的突破,不仅是数量的扩展,也为延津县通过盐碱地水产养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前景。一个打造“中国内陆青蟹之乡”的设想逐渐浮起,这放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党建联盟的成立,既是党建引领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有力举措,必将对延津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河南省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动情地表示。 以党建引领地方服务,在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由来已久。学院党委构建“党建+学科(群)”双促双进的“五五五”工作模式,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推动‘双一流’建设、引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延津实施的《海蟹安家黄河盐碱地,盐碱瘠土变良田》科研案例荣获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并排名第一;“内陆盐碱地青蟹-虾-鱼-贝多营养层级养殖技术”被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评为“全国渔业新技术2021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地方服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希望双方依托党建联盟平台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打造青蟹养殖产学研联盟,服务延津县水产养殖企业技术提升,实实在在地帮助乡亲们实现增产增收。”宁波大学副校长姚菊明表示。 据悉,我国大约有14.87亿亩盐碱地,6.9亿亩低洼盐碱水,内陆盐碱水养殖海产品的不断成功,将为内陆盐碱地农民带来更多致富希望,也将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教育科研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