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宁波少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少年学“匠心”

小记者采访“红帮裁缝”技艺传人

小记者认真听柴建明老师傅讲解。

    8月15日,一群来自余姚市瑞云学校的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采访了余姚年近七旬的“红帮裁缝”技艺传人柴建明,了解红帮裁缝的起源、发展,并体验剪小样板及穿针引线、钉钮扣等。

    探寻“红帮裁缝”背后的故事

    柴建明是余姚知名的红帮裁缝传人,这一行干了55年。他八岁可以裁剪短裤,十四岁跟随父母走家串户裁制服装,而立之年在余姚开裁缝店,一开始做中山装,后来跟着潮流变化做西装。

    他曾受邀给雅戈尔、报喜鸟、柒牌等知名服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7年,宁波服装博物馆邀请柴建明现场制作中山装,拍摄了全套影像资料,用于红帮裁缝技艺申报浙江省第二批非遗名录的材料。

    和老技艺人面对面,小记者们的脸上充满了好奇。“我先考考大家,知不知道红帮裁缝名称的来历?”柴建明问道。“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裁缝有什么不一样吗?”在场的小记者不置可否地应答。

    “其实,红帮裁缝源于清末民初的宁波,那时不少裁缝为外国人裁制服装。因为习惯于将外国人称为红毛人,红帮裁缝之名由此而来。”柴建明说,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有五个“第一”,即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和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

    “哇!”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穿针引线、钉钮扣……学习实用的生活小技能

    了解了“红帮裁缝”的起源,柴建明给孩子们演示了剪不同种类的口袋纸样板。跃跃欲试的小记者们也拿起工具动手尝试。

    小记者顾曜钰剪的小样板获得了点赞,她剪得平整又圆润,“关键要严格按照步骤来,而且剪下去的时候不能犹豫,要果断。”她分享了小窍门。

    看到孩子们学习劲头很足,柴建明又教了非常实用的生活小技能——穿针引线、钉钮扣。“比如,穿一根线,我们将线搭在左手的手掌心上,右手拿针,将针紧贴在手掌的线上,来回摩擦,这个线自己就从孔里面钻出来了;钮扣缝得又结实又美观是有诀窍的,四孔扣是最常见的扣子,这类扣子,一般是用双排平行缝法或十字交叉缝法。”他边讲解边演示。

    “我要试试!”孩子们争相举起小手。然而,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自己上手后手忙脚乱,有的是线半天穿不过针孔,有的是缝的扣子线乱成一团。

    “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简单。”402班的徐镒哲感叹道,老匠人太不容易了!哪怕是缝补扣子,也需要将小细节做到极致,用足够的耐心、细心去完成。

    而102班的苏怡宁小朋友很高兴学会了这个技能,表示回去以后要做妈妈的好帮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