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给图书“排队”。 |
“原来图书是这样分类、编目的,我家里有很多书,回去后我也要把它们分类整理。”近日,20名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来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给馆藏图书贴标签、条码等,体验了一番图书馆员的工作,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图书馆的每本书藏着那么多小秘密”! 这个暑假,大学园区图书馆助力“双减”,不仅推出了“图书馆之夏”系列公益课程,还新开发了“图书馆职业体验周”活动。通过体验课,让同学们零距离地了解图书馆的工作,从而亲近书籍,爱上阅读。 来到图书馆后,小记者们先进行“上岗培训”。馆员杨晶晶介绍了古代藏书楼和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区别,让大家对图书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那么,一本新书从买来到上架供读者借阅,其间馆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先是对新书进行验收,看有没有破损、是不是次品。然后,要对图书进行加工,包括贴两张条码,一张贴在封面正中央,另一张贴在书名页;再在条码上贴一层透明膜,以保护条码不受磨损;接下去是盖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印章,一个盖在条码上,另一个章盖在书的侧边;最后在封底贴一张RFID(智能标签),智能书架、自助借还机、机器人盘点和整理等,都靠这张智能标签哦,它还有防盗的功能。”杨晶晶介绍,这些加工结束后,再对每一本书进行分类、编目、上架。 体验了一番图书加工的活儿后,馆员柯阳青向大家揭开了图书“排队”的秘密。“对图书进行分类,是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以及馆方的管理。”柯阳青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为例,告诉大家这本书上以“K”开头的一串索书号,是按照“历史”→“中国史”→“通史”→“科普读物”这一步步分类而来的。“我和妈妈来这个图书馆借过书,但我之前不知道书上的条形码、索书号里藏着这么多奥妙。”东南小学小记者赵奕涵说。 “上岗培训”结束,小记者们三人一组,接到了任务——给一大堆书籍按照索书号进行“排队”。小记者们排来排去,最后在馆员老师的指导下,都完成了任务。“我家里有很多书,是爸爸给我买的。我要用今天学到的分类法,给家里的书排队、整理。”广济中心小学小记者戎芯彤说。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