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亚素(宁波鄞州区瞻岐镇中心小学) 当八零后呻吟着奔四时,七零后也只有一路唏嘘着奔五而去。 五十,什么概念?这要是放在古代,如果你是员外,可能会摆上几十桌酒席,还要请来戏班子敲锣打鼓地唱上几天,以庆五十大寿。在古代,五十算是老人家了。五十岁的男人可以称之为老伯,五十岁的女人可以称之为大娘。 诚然,很多七零后还没真正到达五十,还只是在奔五的路上匆匆行进。是的,匆匆,太匆匆。脚步没法子慢下来,更不敢奢望停下来。这日子啊,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列车,在岁月的轨道上兀自隆隆前行。 忽忽一日。忽忽又一日。一周一月一年,也是如此地忽忽复忽忽。这日子快得让人惊奇,甚至恐惧。离出发点越来越远,离终点越来越近。倘若哪一天,属于你的那一辆列车半路上突然刹车失灵。额,提前到达终点站了。 可是,放不下!哪能放得下?因为父母还在!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悲伤,然而比悲伤更悲伤的却是,亲还待,子却不在了。哪能放得下?因为儿女尚未成家立业!七零后的儿女大多还在求学,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也需要父母的金钱!倘若这一走,孩子失了爱,缺了钱,往后的日子堪比吃黄连。 为此,中年的你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一年一度的体检总是让人心慌意乱,生怕突然听到什么中晚期。治还是不治?谁会拼了命地救你?倘若治到后来人财两失,岂不是死不瞑目?一个人,当ta如果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最想留给亲人的恐怕只有钱了。仿佛唯有钱还能弥补他们失去你的苦痛。也觉得自己有点俗,因为三番五次谈了钱。可是,当你不在时,除了它,还能拿什么来孝顺父母和抚养儿女? 于是,中年的你啊,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健康还是一年不如一年。结节大了,囊肿多了,各项指标中的箭头上上下下,大红一片。更要命的是,这记性简直就像被狗吃了,动不动就忘事,而且转身就忘。有一次出门上班,好不容易将钥匙带在身边,下班回到家,赫然发现家门洞开,原来是带了钥匙忘了锁门。而更多时候是把钥匙锁在了家里。窃喜有一个中年女同事干出了比我更经典的事:车钥匙在家里,家钥匙在车里。结果在家门口苦等出差的夫君到半夜。我不免有些“幸灾乐祸”。原来,大家的毛病一样一样的。 中年的你顶怕父母生病看医生,因为陪与不陪很让人纠结。陪,需要时间。时间哪里来?需要向单位请假。请假不怕扣钱,只怕堆积的事情无人帮你做。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都是萝卜,只能填满自己的坑。不陪,又恐失却孝道,于心不安。 中年的你顶怕孩子学业不好,希望孩儿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能用文凭敲开工作单位之大门。况且,无论哪朝哪代,多读书总是好的。 中年的你顶怕午夜梦醒,然后再难入睡。前尘往事过了一遍,又将白日的事过了一遍。思来想去,迷迷糊糊刚有点感觉,闹钟突然响了。于是起床,却是头重脚轻如踩云端。娇气也没人怜,一把冷水洗醒自己,然后出门上班赚钱。 中年的你已经接触了亲人太多的生老病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致都走光了。接下来,叔伯舅们姑姨婶们也走了几个。感伤少了,感慨却多了,人生也就那么一回事。 前日读到本家俞平伯先生的一句话,觉得有点意思。他说,有得活不妨多活几天,还愿意好好地活着;不幸活不下去,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