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前排失语症”这个说法成了网络热词——即用来解释一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想表达某种强烈的观点或感受时,却无法将其诉诸文字,以至于“失语”的情况。而在“前排失语症”之前,出现得更多的是“文字失语症”这一说法。互联网时代网络梗频出,人们在“绝了”“绝绝子”等新型词汇迭出且被泛滥运用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丢失”了原本的文字叙述能力。 (8月18日《广州日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书信往来、语言交流,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丰富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就能更好表情达意,有利于与他人的交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表情达意,比如社交软件上的一个表情包就能代替自己表达自己的态度或想法,语言的丰富性被流行的网络语言所“侵蚀”,让人变得“千人一面” 。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太吸引人,如给人带来直接的感官愉悦与刺激的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活动,以电视、网络等为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而一些有学习动力与兴趣的人,也陷入碎片化阅读之中。而像促人思考的书籍、报刊对于很多人来说,则显得太枯燥乏味,越来越吸引不了沉陷于抖音、快手的人们,语言越来越贫乏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反之,愈不用则会越来越“少”。人们在动脑上越来越懒,这也是患上“文字失语症”的重要原因。所以,“文字失语症”是一种“现代病”。 古人早就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言越来越贫乏正是“语言无味”,所以不读书也是“文字失语症”的重要原因。 当然,“文字失语症”的成因较为复杂,要根治语言越来越贫乏问题,注定会很困难,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需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比如还要重视语文教育,加大语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权重,从而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另外,家庭、学校都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要给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等。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流的一项重要能力,“文字失语症”甚至可能带来语言表达能力的“功能丧失”,同时也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不能让“文字失语症”影响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形成全社会合力“抱团”对抗“文字失语症”。 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