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巧用心理学实施劳动启蒙教育点赞

    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在学生报到日,特意安排四年级“劳动小达人”柳逸阳同学向一年级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劳动经历,当柳同学讲述自己一次跟小伙伴们一起烧出一桌菜、还曾顶着烈日光着脚在满是淤泥的稻田里拔杂草等故事时,一年级新同学听得一个个张大了嘴。他还代表学校给新同学送上“我爱劳动”小拎包,包里有小方巾、幸福券、劳动争章册等。

    (9月1日《浙江日报》)

    江东实验小学对新生开展劳动启蒙教育很用心,有创意。一所小学选择在报到日就不失时机地对新生进行劳动启蒙教育,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巧用了“第一印象”原理。让高年级学生为新生讲劳动故事,对双方都有益处,这是采用“小先生制”、发挥“并喻文化”作用的生动案例,开拓了同辈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路子。让柳同学发放小拎包,即让这位“劳动小达人”在现场为学弟学妹演示了一次服务型劳动,使新生对劳动有更直观的认知。“我爱劳动”,话语简明易懂,又基于语言与思维的密切联系,自然能帮助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意向。小拎包、小方巾等物品,寓意丰富,具有劳动是要流汗的、劳动是幸福的等含义,可让新生慢慢体会,并为新生提供了一组劳动材料,引导他们学会整理收纳个人物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校这次对新生的劳动启蒙教育,准备充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知情意行系统,帮助学生将爱劳动的种子播种到自己的心田里。同时,学校迎新工作的周到,有利于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任务的落实。

    故此,该小学的做法值得所有大中小学校借鉴。其实,无论开展何种学段的劳动教育,均应巧用心理学原理,充分照顾相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设计搭建良好的劳动教育载体,以提高教育效果。

    施立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