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底来到宁波,两个多月了,我觉得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近日,在海曙区储能学校的办公室里,新入职教师朱洛妍这样对记者说。 朱洛妍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成功应聘“曙优名家”卓越教师储备人才,成为了储能学校的一位教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选择从教,是她早在考研时就做出的决定。 “我本科读的是外文系的翻译专业,研究生读的是汉语国际教育,希望能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向留学生或出国教授中文,传播和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疫情等原因,毕业后,朱洛妍打算留在国内任教,老家湖北恩施的她把目光瞄向了江浙沪并最终选择了来宁波工作。 初到宁波,朱洛妍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她说来之前查阅了宁波相关资料,如今切身感受宁波的城市风貌、行人步履匆匆的快节奏状态,“挺震撼的,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更让朱洛妍内心感动的是,无论招聘时接触到的海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还是如今储能学校的同事,都是笑语相向、非常温情。“招聘那会儿,工作人员很忙,晚上加班发表格给我们,都是面带微笑、有问必答;学校同事也很团结,这个暑假适逢新校区的开学筹备,大家酷暑天在新、老校区之间奔波,毫无怨言,还时不时地对我们新教师进行指点,让我倍感温暖。” 这个新学期,朱洛妍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及701班副班主任,她也从中感受到了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的用心,“很感谢学校给我成长的机会和过程。和我搭班的班主任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吴凌华老师,从教已有近30年,作为零经验的新手,我可以向她学习很多东西。”初来乍到,朱洛妍感悟着身边的人和事,明白了学校以老带新的用心安排。 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朱洛妍明白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她对自己的职业起步不敢有丝毫大意,这个暑假看了大量教学方面的书、优质课视频等,为自己“储力”。学校也在开学前两周组织了教师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等,新教师们还举行了试讲、进班实讲等训练。“我读的教育硕士是专业学位,是面向就业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学硕士是学术研究生,针对科研的。所以我从读研的第一天就想好了,今后是要面对真正的学生的。”朱洛妍说,从没觉得自己做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是大材小用。 这些天,朱洛妍也接触了自己班的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了初步体验。 “之前我以为教师就是教书育人”,走上工作岗位,她才发现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比如,怎么和家长打交道,朱洛妍笑着说,“这是非常有艺术的事情”,现在的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孩子也有很大期望,“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取得一致,家校协同才能形成合力。”朱洛妍说,道阻且长,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