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嘲式简历”彰显自信率真

    介绍自己学业工作经历后,又打括号注明,“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后备注“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自称“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些被网友称为“自嘲式”“段子手式”的内容,来自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官网胡金牛教授和陈憬教授的个人简历。

    (9月18日 封面新闻)

    作为一种惯例,许多高校都会要求教授们提供个人简历,以加深学生们和公众对他们的了解。“自嘲式简历”的走红,说到底就是在完成“规定动作”之后又加了“自选动作”,在按部就班、中规中矩之余增加了差异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自嘲式简历”之所以引发围观,在于让人们看不到了一个与刻板印象不一样的教授形象。不矫情、不做作,真诚坦率、真实真性情,这看似自我矮化的语言,实则让教师们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丰满——大学教授也不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而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人。

    作为名校,南开大学的教师招聘门槛显然不会低;作为名校教授,自然有拿得出手的、光鲜体面的简历。在一个盛行印象管理的时代里,许多人都会精心修饰和装扮,以在他人面前呈现一个经过美化和包装的“镜中我”,千方百计地去抬高自己;“自嘲式简历”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彰显了几位教授的自信与底气,也见证了校方的开放与包容。

    它不仅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简历变得有趣、有意思起来,还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透过“自嘲式简历”,人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名校教授虽然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不如意和挫败,也会经历普通人所经历的求职不易、有的课程不受欢迎等问题……它缩减了名校教授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感与隔阂感,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来打动人心。

    名校教授不是空洞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自嘲式简历”让我们意识到知识精英并非单一面孔,而是有多种模样。没有自矜自夸、没有洋洋得意,而是清醒、深刻地认识自己;“自嘲式简历”通过一种放下身段、调整姿态的方式,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群体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

    所以说,不论是魔性讲解诗词的戴建业教授,还是通过短视频进行“云科普”的院士们,抑或“卑微式招生”的副教授,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话语来接地气,非但不丢人,反而赢得了公众喜爱。知识精英只有多一些烟火气,才能缩减与老百姓的话语距离,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普及与传播。杨朝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