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背景下如何探索学生评价改革

这些专家的前沿思想值得一听

论坛现场。

    9月28日,“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论坛暨宁波大学第二届教育评价研讨会在鄞州蓝青小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国内评价领域的著名专家,以及我市各地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有着丰富探索与实践的学校代表齐聚在此,共同研讨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学生评价改革新思想 引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暑假,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这标志着我省已正式开启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工作。事实上,宁波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会上,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俞冬伟介绍,宁波一直致力于推进“育人为本促进成长”的综合评价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段学校贯彻“双减”政策教育评价工作方案》;遴选80所绿色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学校,持续跟踪改革实验;构建绿色评价机制,完善市县两级评价、辖区自主评价、分类专项评价的评价体系。

    “在‘双减’政策实施中,教育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指挥棒功能。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真正确保‘双减’政策的常态化落地。”俞冬伟说。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是国内评价领域的著名专家,此次受邀参加,带来了一场以《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理念与路径》为主题的精彩报告。新课标应倡导怎样的“新”评价?报告伊始,崔允漷从国际前沿的视角,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案例指出当前评价方式仍存在的一些缺陷,并从多个维度阐述教师提升学教评一致性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他提出新课标下建构的评价目标要体现育人价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能够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在真实情境下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

    宁波大学基础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郑东辉教授基于象山县16758份学生样本调查,对“课堂评价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吗?”这个问题做了细致的汇报。郑东辉在样本调查中得出研究结论,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影响很大,而且乡镇比城区影响更大。他建议老师要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价值,需要纠正以往对课堂评价的错误认知,明晰课堂评价的性质与功能,同时强调了课堂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以及开发课堂评价工具的重要性,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多校分享探索成果 共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现场,来自教育一线的教研人员以及校长们各自分享了“双减”一周年来,在学生评价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实践与成果。

    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胡苗坤分享了海曙“阳光六色花”学生评价的改革经验。“阳光六色花”就是以“红、蓝、绿、黄、紫、橙”分别对应“道德品质”“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个性特长”六个评价维度,并基于此形成的评价指标架构。近年来,海曙区统筹城乡差异,确定了海曙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从以期末终结性评价为导向的学业成绩报告单到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轨迹的《成长记录册》,评价方式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胡苗坤说:“以往的学业成绩评价,强调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其结果可能会扼杀不同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科学的评价是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并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

    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副校长刘充分享了该校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小学生作业行为,探索出的作业评价改革。他表示,学校注重建构教师、家长和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行为评价,通过四张清单,借助医学上的共振成像技术理念,改进和优化学生的作业行为,这一探索也大幅度增强了该校的教师作业研究能力。

    在下午的专题论坛中,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象山县鹤浦中学等校的校长们也莅临现场,分享各自的评价改革经验,以及在探索中碰到的难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