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6米高的谷堆层上听粮库工作人员讲粮食的储存。 |
“仓禀实而知礼节”“颗粒归仓”……语文书上出现的粮仓什么样?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小学的孩子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在“世界粮食日”来临时,该校五年级少先队员们在辅导员带领下,前往古林粮库开展研学之旅。 “哇,稻谷烘干机有三层楼那么高!” “稻谷有点扎手,小麦光溜溜的。” “粮仓的稻谷里面为什么埋着电线?”…… 孩子们一边听粮库工作人员讲解,一边七嘴八舌议论着,还有的在本子上记着自己的观察所得。 在此次乡情研学中,孩子们走进古林粮库的实验室、烘箱房、空仓、水稻仓、小麦仓、成品粮仓等站点,了解到稻谷在收进粮仓前,要经过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然后烘干等环节。 走进一个个粮仓,孩子们更是瞪大了眼睛,真大啊!眼前的这个水稻仓面积有660多平方米,高约8米,稻谷的堆放高度是6米多,一个仓就存放了3180多吨的稻谷。 在水稻仓里,孩子们不仅看到了一台台空调,还在谷堆里发现了一根粗粗的电线。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工作人员告诉大家,粮食的储藏要做到防潮、通风、隔热、防虫等,“这根电线叫测温电缆。它会一直伸到6米深的粮仓底部,通过这根电缆连着的设备让我们在办公室电脑里就能看到它的温度,从而让我们知道粮堆有没有发热。”科技储粮技术,让同学们第一次听说了远程监测、智能温控、智能通风等名词。 “我以前知道农民伯伯种粮食、收割粮食很辛苦,没想到稻谷收到粮库后还有一个储存、保管的过程。我以后会更加爱惜粮食,不浪费米饭和食物。”503班的褚晨昊同学从粮仓出来,颇有收获。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鲁丹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