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多多鼓励小学生
走出标准答案“迷思”

    利用一把小学生常用的三角尺,能画出165°的角吗?近日,四川成都天府新区两名四年级学生成功推翻官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给新世纪小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写组发去了邮件,并收到了编写组的回信。回信中,教材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10月29日《新京报》)

    与小时候的“出类拔萃”相比,不少孩子到了大学以后的成绩平平和缺乏创造性。究其原因,恐怕首先应把板子打在对一切权威的“迷思”上,包括对教材、标准答案以及教师的“迷思”,其次,当归责于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质疑精神的敬畏。而仅以后者而言,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老师的话比家长更具权威性,说一不二,对也对,不对也对。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别说孩子不敢“善学则疑”,多数家长也没有质疑之胆。即便是到了高中、大学,由于受教中的学生,有求于老师,有惧于老师,“立雪”尚且来不及,何敢有半句不恭!“吾爱老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毕业后或许能做到,在校时却很难做到。由此,有关教材编写组对两名小学生“鼓励性“回信,无疑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难能可贵!

    教育的力量,就是让孩子成为身心自由的人,要让他们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要让他们成为热爱生活、内心美好、精神丰盈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担负教材和儿童读物编写任务的人员要认真执行相关编审程序,尽力减少教材、儿童读物编写中出现的错误、疏漏,让教材、儿童读物更“接地气”,更富促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感染力,关键是无论是教材编写人员还是担负教学任务的教师,都不要打击学生的探究、质疑精神,而是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标准答案提出挑战。而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创造性,按课程要求给学生讲授,也要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让教学更具个性化、针对性。这种探究式、思考式的开放型学习,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无论是基于现实,还是着眼于长远,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同时,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唯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乃至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王志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