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成都家长张女士聊到此前的一段经历: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简直就是已婚妇女的姐妹聚会,一眼望去,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表示,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只有7位爸爸。 (10月30日 红星新闻) 明明爸爸妈妈都是家长,为何“家长会成妈开会”? 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中,男性更多地承担家庭的经济功能与社交功能,较少地承担家庭教育的功能。但是,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身处转型时代的中国人,必须重新审视家庭分工,父亲的家庭责任也需要重新定位。从客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领域进入公共场域,在社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呼唤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部分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投入不多,这里面固然有分身乏术、身不由己等客观现实,也和“意义之网”的偏差和错乱息息相关。在一些人肤浅、狭隘的认知中,陪伴、教育子女的责任要交给女性或者老人来承担,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投入是一件有失脸面、有损尊严的事情。哪怕是在饭局应酬中,为了陪孩子告假或者早退,似乎也 “开不了口”。有些父亲明明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却宁可在游戏和手机中虚度,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时代在变,对同一个社会角色的评价标准和角色期待也在变。不论是个人重塑“意义之网”,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价值认同;还是用人单位对“爸爸去开家长会”“爸爸陪孩子看病”“爸爸陪孩子游玩”多一些换位思考和体谅,在请假、休假上予以成全,抑或全社会转变对“好爸爸”的评价标尺,让“好爸爸”更有体面尊严,促进父亲在家庭教育上实现角色回归,需要多方合力。 当越来越多的爸爸们主动去开家长会、当“家长会成妈开会”得到彻底扭转,不仅意味着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也意味着家庭功能更加完整、家庭生活更有活力。 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