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民农艺园”迎来丰收 劳动实践活动热火朝天

黄豆收割劳动实践活动情景。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施吉章 陆微 文/摄)夏播一粒豆,秋收万颗子。走进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的“耕民农艺园”,一排排绿油油的黄豆荚早已变成了金黄色。在学生们的精心培育下,黄豆荚个个圆鼓鼓、沉甸甸的,豆秸的叶子也已近落完。收割翻晒多日后,此时便迎来了丰收的“高光时刻”。

    “打黄豆啦!”在该校副校长毛迪洪的带领下,二年级的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接过豆秆,一捧捧搬运到“晒场”上。在“双减”政策下,劳动课程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劳促智、以劳育德,11月15日下午,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组织学生开展黄豆收割劳动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抖一抖,它们就自动掉下来了。”“有些需要摔在地上拍一下,像这样。”……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来,并有模有样地示范起脱粒的方法。

    “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哪种最省时省力,既要劳动效率高又要把损失控制到最小哦!” 在老师的温馨提醒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打起黄豆,小广场上捶打声顿时此起彼伏。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卖力地劳作着,稚嫩的脸庞立刻沁出汗水。虽然手法生疏,但人人全身心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干得热火朝天。

    从平整土地到播种育苗、种植养护,再到收获果实,南校区的低段学生们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了果实的“高产指数”,并从中体会着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延续百年非遗技艺。我们要把黄豆送到北校区的‘酱香园’,酿出酱香!” 该校校长谢梦璐表示,不同于往年组织丰收节义卖活动,此次种植采集的晚熟黄豆,将直供学校的非遗传承项目“酱香园”,作为主要原材料开展酱品的酿造实践。

    此前,学校通过组织师生走访民间工匠、农民等社会人群,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已经成功实现从酱品的酿造、包装和生活应用,此次的黄豆种植采摘更是促进了吴耕民农艺耕育文化与周巷酱油非遗文化的融合,为学校进一步开拓劳动实践课程,提升学生探究意识和增强劳动技能发挥积极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