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更多有天赋的孩子接受个性化培养

    近日,一位14岁就被保送清华的初中生,引发了舆论关注。

    去年10月,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官子钦接到通知,获得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数学领军计划”)2023年第一批入围认定,成为全国总数不到50名获得该资格的学生之一。今年春天,他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有天才少年冒出来,都会极大吸引公众的眼球。看着“14岁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的字眼,网友们纷纷感慨自己是来人间“凑数”的。赞叹羡慕之余,也不乏有人担忧小小年纪进入大学,是否会遭遇“拔苗助长”之困。这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遭遇“伤仲永”之痛的“神童”屡有听闻。

    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设立预科培养的初衷,是通过特殊的选拔机制,让有数学天赋的少年天才,早日进入数学研究领域,不拘一格、因材施教。为此,在招生时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考生需要连闯初评、综合测试、专业测试、体质测试、入围认定、确认和预科培养七道关卡。

    “无须高考”似乎是在走“捷径”,其实不然。据悉,笔试测试采用的是现学现考的形式,上午安排两场授课讲座,下午直接对上午所教的内容进行笔试,意在考察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一言以蔽之,要想闯过上述七道关卡,不仅需要数学天赋和浓厚兴趣,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北京大学也推出了“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招收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实施本科-博士研究生衔接的“3+X”培养模式。与清华大学的“数学领军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拔有天赋的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因材施教,更体现了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关乎长远之计。需要提防的是,部分学校和家长可能会以功利化的眼光看待,将其视作上名校的“终南捷径”。如果不是出于“真爱”,即便侥幸入围,最终恐怕也不能免于“泯然众人”的命运,甚至会因为拔苗助长而打断了正常成长的节奏,得不偿失。

    自古英雄出少年。期待神情淡定、踏实稳重的官子钦同学进入清华大学后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如何让更多有天赋的学生接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也是促进深层次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胡欣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