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杭州市区中考项目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最受家长们关注的是分配生新政,有几个重大调整。 (2月2日 小时新闻) 中考新政下,重回“一考定成败”。 杭州中考政策之所以要作出重大调整,首先是要废除与教育部文件规定相抵触的内容,其次是由于原有的分配生评价方式或多或少存在着学生成绩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好完善分配生招生办法,以提高透明度,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部明确规定,除中考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除中考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这就是杭州中考重回“一考定成败”的政策依据。教育部还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因此,占比5%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不再保留,从宏观层面来说同样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分配生招生录取的操作办法,由现行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初中学校等额推荐、高中学校按不低于95%的比例录取”的方式,调整为“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考生填报分配生志愿、高中学校按平行志愿录取”的方式。由于不再由学校推荐,而是以中考成绩作为校内分配生的排序依据,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方式进行录取,这样一来,人为因素的色彩淡薄多了,而考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有助于释放学生的创造力,缓解家长和学生对社会上日益激烈的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情绪,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益。 施行中考新政后,大部分家长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分配生制度更公平了。大家凭本事公平竞争,升学通道相对来说更加公正,考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不管怎么说总要好过掺杂了人为因素的“学校推荐”,能够平息饱受家长批评的“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现象”。同时,考生不必因为自己没有少数民族、海外关系等加分项目而产生低人一等思想,有网友呼吁“这样的政策建议全国推广”!也不需要为了得到5%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而四处奔波,去各地参加让人眼花缭乱的竞赛,松绑、减压效果明显体现。用学生家长的话来表述,就是“以后不用‘卷’素质分了”。 在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条件下,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多年来,有关的中考招生政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解决日益尖锐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化的一种有益尝试,杭州中考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在更好地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均衡化,减轻学生负担。郑建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