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打卡“蘑菇”。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叶维肖)近日,在丽水市庆元县第二中学校园内,出现了七个发光的“大蘑菇”。它们形态各异、五彩斑斓,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和大蘑菇合影,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打卡地”。 据悉,这些蘑菇是一组创意美术作品,由前来支教的李荣一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李荣一来自宁波市李兴贵中学,是一名美术老师。去年八月,他作为海曙区首批启程的“山海协作”支教团骨干教师来到庆元县,助力该校的美育教育。 “菌菇是庆元最具典型的文化符号之一,去年庆元县‘林—菇共育’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我们想通过创作具有本土情境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认识‘菇乡’,热爱‘菇乡’。”李荣一如是说。 要做这些“大蘑菇”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毫无经验的学生而言,用老虎钳剪铁丝就费了不少劲。“这是我第一次用铁丝和胶带做这么多的手工,创作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想过要放弃。但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这么大的菌菇最后真的被我们做出来了!”来自809班的吴禹骏同学表示,现在没事就想去放置蘑菇的那个地方转悠,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没想到这些菌菇最后会被装上灯,晚上还能在校园里亮起来。” 据了解,除了作品《菌菇来了》,支教一个学期以来,李荣一还带领学生们创作了《庆元山居图》等一系列极具庆元本土特色的校园美术装置作品。这些作品从选题、创作到展示,注重开放创新,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发挥着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 李荣一表示,接下来还会在课程中注入“海曙元素”,以山海学生“云端相连”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建构能力、创新思维,实现美育课程资源多元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