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作品。 |
 |
《六月吃饭扇扇子》剪纸作品。 |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俞倩)“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这首宁波老话童谣《十二月子字歌》,对于许多宁波人来说并不陌生。正在宁波教育博物馆里展出的来自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的剪纸作品展,形象地呈现了这一童谣里的场景。 这一剪纸作品展上周末开始展出,分“甬城风情”“甬城人文”“甬城四季”“卯兔迎春”四大板块,共有展品近130件(组),展期20天。 展出的剪纸作品由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创作,呈现了一首首宁波童谣里的场景,洋溢着宁波的风土人情。 五(3)班学生何昀恩剪了一幅《六月吃饭扇扇子》作品,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在学校剪纸课上听到《十二月子字歌》童谣,对其中的“六月吃饭扇扇子”这句很纳闷,回家问了妈妈, “妈妈,你们小时候为什么不用电风扇而是用扇子呢?” “因为那时候没有电风扇,坐在院子里扇扇子比较凉快。”妈妈描绘了她童年的美好夏夜:六月的夜晚,一家人在葡萄架下吹着凉风吃晚饭,吃完饭一家人还不肯散去,舅舅站在小板凳上和妈妈一起听外公外婆讲故事…… 看到妈妈讲述这幅画面时满脸洋溢的幸福,何昀恩决定要把这段回忆剪出来送给她。构思、画草图、剪纸成型,在学校社团老师的指导下,他大概用了两周时间完成这幅作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波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十二月歌》《过大年》《采蜜桃》《鹞子高》《货郎担》《宁波汤团》《祈福娃娃》等童谣里包含了众多的地域文化。在“甬城人文”板块,学生们把自己对每种民俗的理解,都用剪纸表现了出来,其中有放鹞子的快乐、采水蜜桃的甜蜜、阖家团圆的幸福等。 据介绍,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自2016年开设剪纸社团课,从2019年开始师生们把剪纸与童谣结合进行创作,2021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民间艺术教学(剪纸)传承基地,2022年“童谣剪纸”课程被评为宁波市精品课程,目前全校共有150余名学生以1周1次(两节课)的频率进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