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派 甬派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潘淑霞 王伟群)如何让每个孩子说得自信,说得规范?练好口才很关键。近日,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金话筒”课题组成员受邀赴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的水北中心小学、通泰中心小学分校以及第二实验小学“传经送宝”,当地师生直呼“很受用”。 口语能力特色教学 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在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孩子们围成一圈,跟着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的孔锦鑫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 孔锦鑫给孩子们上的这堂课是该校“金话筒”特色训练方式中的口型调整课程,通过气息练习、口腔操、语音等,锻炼唇部肌肉,灵活舌头,打开口腔,使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动听。 “我们在朗诵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慷慨激昂,注意平仄起伏,大家可以通过叉腰感受自己的气息变化。”孔锦鑫老师在课上耐心指导,孩子们若有所思点点头,站姿平稳,双手插在腹部,轻轻感受气息的变化。 “这样的朗诵方法太有意思,我第一次不是扯着嗓子发声”“是啊,念了这么久,居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朗诵方法,孩子们都很新奇,下了课也舍不得离开,围在孔锦鑫老师身边。 在水北中心小学,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副校长林建英分享了“金话筒”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始末、研究成果等相关内容。 “建构与运用语言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可是一些学生胆小害羞、不善言辞,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林建英介绍说,“金话筒”这个名字源自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表彰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项,旨在鼓励学生向电视上的主持人学习。 2016年,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把“金话筒口语能力”作为特色项目,并以“立足课堂,全面普及;依托社团,点上提高”的培养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还搭建了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平台,并依托城南朗诵团、校园宣讲团、艺术节表演、广播站实践等活动走向社会。经过7年探索,学校培养了一批批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充满自信的孩子。 跨越山海 打通教育科研“最后一公里”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通泰中心小学分校会议室里,林建英还面向该校的青年教师分享道:“教师们应参与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发研究,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题开发的意识。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并坚守校本课程的定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避免走入过多、过杂或泛化的误区。” 活动后,参会老师们表示:“‘金话筒’这个课题很接地气,既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我们学习。” 此次交流活动跨越山海,为两地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有效打通教育科研的“最后一公里”,使其转化为教育教学生产力,助力两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