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新桥学校 陈奚露 黄公上盘山边头(地理位置偏僻), 东溪落阔(流氓)关头山, 洋坑仙人(半仙算命)岭脚屌(铁公鸡)。 新桥街人小测测(小偷小摸), 山根井头猪娘牌(养猪多)。 这是一段流传于上个世纪象山县某个乡镇的方言民谚。而我就来自于这一原本偏僻、落后的蹩脚乡镇——新桥!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我,已然而立,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30年来我对于新桥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 童心 ——90年代,我之所见 上世纪90年代的新桥,农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污水还未纳管,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条小水沟。日子久了,水沟里的水渐渐发黑、发臭,顺流而下的水流过整个村庄,散发着一股臭味。有一次,我由于走路不小心,突然一只脚踏入了臭水沟里,当我拖着湿透了的、发臭的右脚一步一个脚印回到了家,妈妈看着我,生气地说:“以后你再掉到臭水沟,阿拉把你扔掉!”童年的我曾经看到臭水沟就害怕,生怕被我妈丢掉。 说到臭水沟,就不得不说童年时期另一种让我难忘的臭味。由于村里养猪的人多,走在村里面的望春路上,每500米就能看见一个养猪大户。而我家不尴不尬地处在两户养猪大户中间。一年到头,净闻猪屎味。开个窗,透个气,苍蝇蚊子也来我家凑热闹。 当时的新桥是落后的,是封闭的,动不动就有李家闺女辍学去针织厂打工,王家二娃因交不起学费,上不了高中,去农田帮忙干活等消息。童年时的我,当时脑瓜子里总想着:“嗯,我要走出去!” 初心 ——新的世纪,我之所闻 2015年,我大学毕业了,顺利地开启了我的教学生涯。没想到,我被分到了我一直想要走出去的新桥,成为了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 一天,我看到隔壁班里的几个漂亮小姑娘都化起了妆,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这些小姑娘们是要参加什么比赛吗?”那位老师笑了起来,打趣地说道:“亏你还是新桥人,今天是新桥枇杷节啊!这些小孩子是要参加庆典活动。”新桥还有枇杷节?枇杷也能上电视?满心疑惑的我跟着一起去参加了枇杷节。看得正在兴头上,电话来了,原来是一个同学托我在新桥买十箱枇杷。节目是真好看,枇杷是真好吃,看着一后备箱的枇杷,我心想:“哟,新桥发展真不错!” 还有一次,朋友圈一条信息吸引了我的眼球:“有了新桥高速,从宁波回家方便多了。听说从另一条高速回家的人现在还在路上。”简单的两句话,却让我看到了大家对家乡建设的肯定。这两年,新桥学校总有曾经在高塘鹤浦执教的老师申请调入。既然是跨乡镇调动,为什么不选离丹城近的乡镇,而选我们新桥?耐不住好奇的我问了这些老师,得到了一致的答案:“因为出门左拐,直行,高速,不送!新桥回宁波,去台州,不要太方便!”高速路的通车,让这个曾经落后的农村乡镇变成了“香饽饽”! 而我,作为新桥的一分子,有什么理由不为乡村振兴而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呢?作为新桥学校的一分子,更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 信心 ——未来时光,我之所思 有一次,办公室来了个客人,来拜访他的恩师——在新桥学校教学多年的周老师。经了解得知,当年如果不是周老师的几度家访,耐心劝导,这名新桥学子就不会成功入读农林大学,研究家乡草莓种植。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的草莓种植园风生水起,研究的新型改良草莓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他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这一带的种植业发展。 高质量乡村教育的未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效,我们正在努力培养走出去的一代,也要培养能够回得来的一代,要把原来的“离农”教育变成“爱乡”教育,让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乡愁真正成为回得去的故乡、留得住的乡愁。而今登门拜访的这个陌生男人,不就是一代代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的“爱情结晶”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身为90后的我生于斯,长于斯,现在工作也在这片在别人看来有点偏远的象南一隅——新桥,但站在故乡的这一片热土上,我会把自己所有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我爱家乡的这片土地,也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愿以吾辈之青春,共创乡村教育之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