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孩子“触网”低龄化
莫恐慌多引导

    一项面向全国学龄前儿童家庭展开的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020份。调查显示,70.4%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接触并主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这七成学龄前儿童中,最早接触移动终端的时间集中在3周岁,占到34.53%。孩子“触网”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

    (据《光明日报》)

    孩子“触网”低龄化,是科技和网络发达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孩子“触网”低龄化,家长和社会不要恐慌,要重在关注和引导孩子与电子设备和谐共处,实现“管控使用”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但就调查数据看,孩子使用移动终端时长总体可控,超过半数的孩子能在与家长约定的时间立刻停止使用移动终端,近四成孩子大部分时候能如约停止使用,仅有1.81%的孩子基本无法照办。

    孩子“触网”低龄化,不能全怪孩子。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龄前儿童自出生起,便很难避免与手机等移动终端有着或被动或主动的接触。另一方面,不少父母忙于工作,习惯用手机替代自己“陪伴”孩子,孩子因缺少高质量的陪伴、亲情与沟通,对电子设备越来越依赖。再就是很多父母和长辈在孩子使用手机等行为的管理尺度上存在明显分歧。

    对孩子“触网”低龄化,家长的科学引导、正确应对是关键。需要形成共识的是,手机等电子移动终端,不是摆在学龄前儿童面前的洪水猛兽,当然也不是温和可爱的布娃娃。对孩子“触网”,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尽可能地通过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形成亲密的关系,避免用手机等电子移动终端代替自己陪伴孩子的现象发生。

    家长还要趋利避害,提醒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和电子移动终端,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不疲劳用眼。孩子使用电子移动终端时,家长要让孩子接触可以接触的网络内容,使用时长要能够控制,该指责时要指责,该控制时要控制,甚至该惩罚时也要适当惩罚,旨在帮助孩子养成守约、自律、遵守“游戏规则”等好习惯。卞广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