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抱、开合跳、学猫叫……这些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让高三学生尝试会怎样?5月8日午休时间,奉化中学高三(11)班同学,刮开奉化区教育局为20余所中小学特别定制的“幸福能量卡”,完成诸如上述的小游戏,现场笑声一片。 (5月12日《现代金报》) 刮“幸福能量卡”就像开盲盒,刮开卡片才会知道自己需要遵令执行的任务。卡片全区有35000多张,任务分学段定制,学生可能抽到的是和好友互相分享一件尴尬的事、在教室里大笑30秒、模仿6种动物的叫声等,但也可能是获得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的神秘礼物;老师可能收到的是将作业布置减半、请同学模仿自己的“口头禅”、与当天最认真的学生一起拍照等任务,但也可能与学生无关,帮同事做点事……完成任务的场景,不单是亲历者,就是读者想着都喜乐满满、幸福满满、能量满满。 分享尴尬,也是一种归真。教育提倡“真”,提倡师生一道营建真实的情境、享受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情感。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或达不到这一点。把师生日常生活“移植”到特定的场景,拆去正式上课的“条条框框”,有利于打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壁垒,构建一种新的关系、新的秩序、新的平衡,促进共学共长共进。 喜乐的背后,是一种释压。适度的压力能促进劳动认识、劳动态度、劳动效率的转变和提升,而过大、持久的压力则会有明显的反作用,使人注意力分散、思维钝化,甚至精神崩溃。喜乐也是一种消解剂。让师生一起折腾、一起放飞、一起欢笑,有利于大家释放紧张,缓解压力,这对师生尤其是正在备战中高考的孩子们来说,尤为必要。 教育也是情绪管理、效率管理。翻转尴尬就是乐。砍柴之前须磨刀。活动设计者正是把准了尴尬与喜乐、时间与效率的连接关系,让活动搞笑而不乏善意、有趣而具有内涵,也正是有这样特点,这项活动才相较于其他减压活动更省时、更有效,师生喜闻乐见。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幸福能量卡”是沟通紧张活泼的桥梁,是促进张弛有度的宝器。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备受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管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任务艰巨、亟待提高。乐见奉化教育“幸福能量卡”喜乐打开,也期待有更多地方能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调适活动方案并用心运用。 张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