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在职校。”周宁还记得,刚入学的几个月,他经常天没亮就醒了。睁开眼,巨大的落差感席卷而来,提醒他正身处一所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但现实中,把“分流”看作“筛选”,将“分类”视为“分层”的观念依旧存在,受其影响的不乏职校生本身。 (5月8日 人民网) 近些年,尽管职业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仍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在不少人心目中,依然觉得只有“差生”才会去上职校。 殊不知,情况早已悄然发生变化。据报道,从2008年起,湖北省就开始出现大量考生过了三本最低控制线却“回炉”报读中职的现象;2014年上海市教委启动“中本贯通”试点之后,出现了一批分数能进重点高中却遵从兴趣爱好选择中职校就读的高分考生;2022年,广东出现多所高职高专投档分超本科线的现象;报道中提到周宁的同学刘一乐,高考分数过了本科线但却主动选择了北京的一所职业学校……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喜人转变,实乃职业教育之幸,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可以扬眉吐气。由于办学水平、传统观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等因素的限制,职业教育一时之间还很难发生质的飞跃,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办学特色不鲜明、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未真正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整体上依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社会需要纠正观念,不仅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平行的选择,更要切实树立并落实“职业不分贵贱”的理念。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要求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打铁还需自身硬”。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者加强把关意识,围绕“职业”两个字做足文章,把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放在首位,打造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断头路”已经被打通,职校生不仅可以上大学,还有不少人已经圆了读研梦。不过,在职业学校里确实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对这些只想混个毕业证的孩子进行“纠偏”,依然任重而道远。胡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