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课程、一个工作室,让废旧物大变身;一群志愿者、一系列活动,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一批小岗位,助力学生品质养成;还有一个新式垃圾亭,提供条件保障。为促进城市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通过“六个一”,推进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做好垃圾分类,建设生态文明校园。 一门课程结合一个工作室。美术、科学等多学科老师联合探索,创建课程《废旧物大变身》,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审美探索中,开动脑筋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加以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意义。在此基础上,学校“绿手指”工作室带领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尚美活动,活动以项目化的方式呈现。比如“映日荷花”系列物品的制作,都是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完成的。好的作品,还会在学校大厅进行展示,成为美的装饰品。 一群志愿者开展一系列活动。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者、宣传者、倡导者、推广者。不仅是教师,学校还成立了“黄背包”艺术实验小学绿手指小分队即学生志愿者团队,积极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行动者,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造美好家乡奉献一份力量。 一个新式垃圾亭。2022年8月,学校改造垃圾集中投放处为新式垃圾亭,学生给它起了名字叫“垃圾别墅”,传达着一种理念,即垃圾也有家,把垃圾分类送回家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一个小岗位。学校把垃圾分类与学生的能力锻炼、责任心培养相结合,通过设立班级岗位、校级岗位,同时又延伸到家庭岗位和社会小义工岗位。小岗位设置实现了学生垃圾分类时间和空间的全面覆盖,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了校内外的垃圾分类督查与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环境保护意识,让孩子们从小拥有绿手指,做一个护绿小天使。 一系列扎实的行动带来了收获。2021年,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被评为宁波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2022年又获评宁波市垃圾分类典范学校。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陈晓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