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6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爱让梦想开花

——读《龙拳少年》有感

    □池瑞辉 文 

    读郑春霞的新作《龙拳少年》,让人心潮澎湃,《龙拳》的旋律不绝于耳——“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那大地心脏汹涌,不安跳动。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种。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

    年轻的心,燃烧的梦。《龙拳少年》讲的是一个热爱武术的瘦弱男孩陈小旗追梦的故事。作者以其儿童文学家的敏锐,将少年的成长故事镶嵌在亚运的时代背景和杭州的地域文化里;以其教育者的智慧,串起了中国武术三代人在新时代的传承,讲述了一段以热爱呵护热爱的故事。集作家、老师、妈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郑春霞,无疑是懂时代、懂教育、懂生活的,她为主人公搭建了一个成长支持系统,引领他去寻梦、追梦、圆梦。

    关于“懂时代”,这是为迎接亚运会而创作的一部少年成长小说,巧妙地选取了中华武术作为切入口。讲中国故事,文化江南、中国功夫无疑是自带“流量”的。作者将文化江南植入到书中人物的成长血脉。比如,第一次到西湖,正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节,坐在小推车里的小旗,从断桥到锦带桥,一路上,有人坐在木椅上拉小提琴,有人站在湖边弹吉他,还有一位老爷爷在地面上用水写毛笔字。这是多么稀松平常又诗情画意的西湖啊。小旗的师父李闯跟杭州的渊源,源于其父游西湖带回家的一方绣有“苏堤春晓”的丝绸手帕。因为这方手帕,李闯知道了苏东坡和苏堤,后来还扎着“苏堤春晓”麻花辫来闯荡杭州。作者笔下的功夫少年,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少年,而且是世界的少年。队长孔奕奕去美国了,还是坚持练武术。武术馆里,各个国家的人都非常痴迷中国武术。孔奕奕还在当地组织了娃娃武术队,周末免费教他们武术。作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了一个理念:武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关于“懂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身为教育学博士的郑春霞,在书中渗透着这句名言的精髓。

    追梦的路上,要有一条鞭子。武术宗师在给小旗的信中写道:“每个人的心里要有一根小鞭子,你对武术的热爱和痴迷就是最好的鞭子。”小旗的先天条件不好,身体不够结实,柔韧性不好,平衡力不够,不是块学武的料。但是“武痴”自有“痴”的一面,在教室外“偷师”蹲马步,用别人吃不了的苦挺进别人进不了的队。进入武术队之后,从比赛失利差点退队,到一路过关斩将向亚运进发,这只“丑小鸭”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精神一路蜕变。

    追梦的路上,要有一面镜子。师父李闯说比赛就是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欠缺。第一次参加全省武术锦标赛,龙拳队队员心里只有“比赛”二字,小旗紧张得动作慢了半拍,最终以0.7分之差屈居亚军。“比赛,就是要勇于把自己撕开了,揉碎了,放进猛火里、冰水里,九蒸九晒,重新淬炼出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自己。”“金牌就像巧克力,甜过了就可以了,我们依然要去吃苦,永远要记住,没有苦,哪来的甜。”……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的历练,龙拳武术队的太极拳惊艳四座,他们动作娴熟、姿态稳健,很难得打出了闲云野鹤的气质,李闯教会了少年们将锋芒藏于暗夜。

    追梦的路上,要相信孩子。“老学生,你在吗?”“小学生,我在呀。”小旗结识了网友“龙拳”,后来“龙拳”真实身份揭晓,竟是“师父的师父”。但是武术宗师还是让小旗喊他“老学生”,这让我联想到漫画家丰子恺,丰子恺先生说自己是“儿童崇拜者”,老拳师也总是坚信少年是希望之光。当小旗提出用少年们喜欢的《龙拳》作为配乐时,老拳师采纳了小旗的提议。他从不看轻每一个孩子,反而把他们高高地举起来,用自己的高度撑起武术的未来。

    关于“懂生活”,郑春霞延续以往作品的特点,在她的笔下,生活是热气腾腾的。这种“热气”,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的滋养。小旗因武术队落选失意时,治愈的秘方是楼道里响起的外婆的小曲——“小旗,小旗,笑笑;小旗,小旗,不倒”;治愈的还有家乡的美食:外婆张罗做了一百个老家的食饼筒,和小旗一起给楼上楼下、前后幢的邻居一个个送去;治愈的还有陌生人的善意:小旗帮渔船上的老伯把锚系在了大石头上。大伯抓一条鲈鱼,用草穿过它的鳃,麻利地打个结,送给小旗。由于对少年儿童生活的熟稔,作者塑造的人物真实、丰满。我们读小说时,有种深切的代入感。熟悉的知名校友回学校开讲座场景,悄然给主人公植入一条信念:“好好培养自己的爱好,把它培养成特长”。郑春霞在书中诠释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

    “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条龙。无比高大,无比威武。”三代武术人的圆梦故事,不正印证了亚运会“心心相印@未来”的口号吗?让生命温暖生命,让力量激发力量,心怀热爱,才能飞越无穷远的远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