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村少年 回归“狂飙”本真

    很多乡村都被一种不该有的“宁静”笼罩,无论大小乡村,难得看到孩子们嬉戏打闹、肆意奔跑的身影,为数不多的孩子大多窝在家里,盯着手机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吸引他们的要么是奇怪扮相的网红直播,要么是眼花缭乱的游戏画面。不光刷视频看直播,一起“开黑”打游戏也成了他们的主要娱乐和社交方式。

    (6月30日《农民日报》)

    一二十年前,走进任何一个乡村,都能看到玩得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甚至流着鼻涕的“土孩子”,他们掏鸟窝、钓龙虾、爬树、钻土堆、滚草地……不用花钱买玩具,但利用自然资源玩得畅快淋漓。有那个年代经历的人,无不认为曾经的“狂飙”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而今,这种现象在乡村中基本没有了。放学后及节假日,很多乡村少年都沉迷在手机中,没有嬉戏玩耍、没有调皮捣蛋,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乖乖地”度过每一天。

    少年越来越“宅”本就令人担忧,特别是在乡村这个与大自然零距离的广阔天地里,孩子们没有了对自然万物的好奇,没有了少年本真,没有了乡村少年该有的狂飙,这一现象不容小觑。

    如何能让越来越“宅”的乡村少年狂飙起来?

    首先,学校应保护好少年“狂飙”的本真。不光是乡村少年越来越“宅”,城市里的少年也愈发缺少“狂飙”本真。学校在课程建设及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让少年有流鼻涕、淌眼泪、汗流浃背、灰头土脸、衣服脏了、头发乱了、碰破点皮、受点小伤的机会。同时,引导社会及家长认识到,这是童年及少年该有的状态,勿将这些当成“事故”。

    其次,尝试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仅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角度让学生不再沉迷手机,作用有限。不妨换个思路,尝试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校能在每个乡村按照年级发现并培养各方面表现较好,小伙伴们服气,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愿意带领小伙伴放下手机、触摸世界的“孩子王”,让孩子带领孩子们从沉迷的手机中走出来,效果可能会好些。

    再次,定期对“孩子王”的组织能力进行指导。例如:每周一次“孩子王”经验交流会,了解每个村每个少年的课外活动情况。例如,玩些啥?小伙伴参与的热情高不高?哪些孩子还没有从手机沉迷中走出来?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并对户外活动组织得较好的乡村“孩子王”进行表扬。通过“孩子王”的努力,能极大减少乡村少年对手机的沉迷。

    乡村少年越来越“宅”,压抑住本该有的“狂飙”,一定会在他们人生的某个阶段以不该有的方式爆发出来。让越来越“宅”的孩子们回归“狂飙”本真,很有必要。

    吴维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