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职教“三名”计划),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在职在岗骨干教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 (7月28日《现代金报》) 职教“三名”计划旨在培养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名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勇于开拓创新、精通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并通过名师(名匠)及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教师校长能力素质整体提升。查看培养计划(2023—2025年)推荐名额分配表,全国名师/名匠推荐指标210人,备选指标53人;名校长推荐指标50人,备选指标32人。从数据上看,能够进入推荐指标的“三名”人选基本就是万里挑一。所以,哪些人能够成为“三名”计划的培养对象,事关“三名”计划能否落实、落细、落地。 以中职校名校长培养为例,哪些校长能够成为50个推荐指标中的一员?备受广大校长的关注。在很多评审中,名校的校长是被公认的名校长,这种共识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必就完全正确。名校是几代教育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前面几任校长的铺垫,就不会有今日校长的成就。所以,在名校长遴选中,既要看该校长在任期内学校的发展情况,即自身的影响力,又要看该校长有无带领其他校长共谋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能力。 谁能够入选双师型名师(名匠)呢?这是一百多万职教教师的共同关注。在职业学校,有各级名师称号的教师不是个别,并通过领衔各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但有些问题也较为突出,即,少数名师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部分名师工作室很少开展实质性工作,或者根本不工作,名师引领作用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在双师型名师(名匠)遴选时,不仅要把被高度认可的名师选出来,还要从纳入培养对象后如何开展工作角度,让他们对入选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 “三名”计划还涉及培养基地建设问题,一般而言,某校的某个项目被确定为培养基地,国家及地方政府要投入一定数目的项目经费。基于此,申报某些项目的培养基地,备受各学校重视。在遴选培养基地时,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社会责任、教育质量、培养能力、设备设施、发展空间等多个角度,把真正能够承担起培养任务的学校遴选出来。 “三名”计划的重点是发挥名师(名匠)及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吃透文件精神,选出真正能够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培养对象,是这一好计划得到落实的关键。 吴维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