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8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学科实践力 回应地理“玄学”之说

    暑假期间,宁波大学、效实中学、春晓中学等学校20余名师生组成团队,开展了为期3天的地理研学活动,徜徉山水之间,考察了四明山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聚落旅游等地理事物及现象,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对学习地理“心有所依”,志有所托。

    (8月22日《现代金报》)

    学生将地理学科吐槽为“玄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得学习该学科的门径,没有顺利培育相应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科学,“掐指卜卦”绝不能解决地理问题并为人类造福的。地理学是一门“实学”,注重考察研究地理现实,强调实事求是,推崇经世致用。它的发展未曾离开过野外考察、实地踏勘等“笨”功夫。称地理是“玄学”,既是不经之谈,又是学习者小瞧了自己的学习潜能。比如这次研学活动中重点考察的它山堰,作为唐朝太和年间修建的水利工程,其选址与工程设计都充分应用了地理学的科学原理。

    此次地理研学活动,又让野外考察等“笨”法子回来了!这也是培育地理实践力的重要路径。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完全可以培育地理实践力为牵引,引领学生确立人地协调观,培育综合思维,激活区域认知,进而使地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四大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培育。

    这样的地理研学活动,以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先导,进而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和时间,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推崇备至的“六大解放”。

    地理还是一种文化。在传播地理文化时,其受众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地理绝不可背上“玄学”的名头,否则会妨碍地理文化的传播,而这样的地理研学活动恰恰是破解地理被污名化困局的有效法子。

    施立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