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8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做事马虎 有时是“管得太宽”

    马虎,是青少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令一些家长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

    究其原因,马虎的孩子有一共同的弱点,他们很难约束自己,做事缺乏敬畏之心和责任担当。马虎,只是一个表象,当我们对其背后进行深度思考时,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大包大揽是其中很重要一个诱因。

    比如让孩子做事,一些家长在旁指手画脚,甚至于在孩子学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体验时,家长代替孩子消化痛苦,快速安抚。这样,孩子缺少了亲力亲为,缺少独立而完整的做事体验,缺少家长对他们过去和当下的行为过程的正确引导,缺少家长对孩子行为方式和结果评判性的反思,没能让孩子及早意识、反思,导致以后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久而久之,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内心就会感到焦虑和烦躁,逐渐减弱和丧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于是,就表现出了“马虎”的外部特征。

    马虎是表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戒除?

    首先,让孩子身历其境,有了体验才有深刻的思考。不妨采用“迂回”战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听之任之,任由他放任自流。比如,笔者的孩子有一次回老家农村,跟着奶奶学做饭。第一天,让他学,他满不在乎的样子。大言不惭地说,那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菜一碟。第二天,奶奶到姑姥家去。于是,笔者就让他独自做饭,结果他在火候不够时揭开锅盖,做了顿夹生饭。

    孩子大失所望,笔者也没责备,而是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煮饭,是件简单的事。帮助他回忆并反思一下自己的做饭过程中所忽略的一些细节,就是因为马虎,浅尝辄止,才出现了“夹生饭”。

    生活即教育。平时,我们要尽可能利用生活中这样的机会,逐渐添加些“猛料”,有了切肤之痛,让孩子不再安之若素,就会构成对孩子“马虎”学习态度的挑战,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越多,孩子便越发觉得自己对“马虎”的认识有盲点和模糊点,并尽快走出“马虎”认知的误区。事无大小,做事都要保持敬畏之心,哪怕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把它琢磨透,处理好。唯其如此,方可逐步体验到严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幸福感。

    孙功道(教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