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赋基因检测背后 是育儿的“工业化”

    近来,天赋基因检测热度在市场上兴起,一些商家推出相关服务。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检验机构涉嫌概念炒作,扩大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也有专业人士指出,这是打着高科技噱头的消费陷阱。

    (9月25日《工人日报》)

    根据孩子的天赋秉性因材施教,这遵循的是自然规律、成长规律,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极为重要。但知易行难,孩子是怎样的天赋秉性,又该如何挖掘孩子的潜能?就并非易事。一些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利用家长心理,声称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孩子的天赋,比如能够检测孩子的求知欲、记忆力、抗压能力、吸取教训能力等,甚至孩子具有哪些天赋,适合从事哪些职业,都能检测出来。商家说得神乎其神,一些家长也信以为真,以为找到了培养“捷径”。

    事实上,人的天赋具体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决定,目前的科技水平并没办法给出准确解答,所以,诸如一些声称能检测孩子的求知欲、记忆力、抗压能力、吸取教训能力等的基因检测项目,多是对家长的忽悠。更不可能通过天赋基因检测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具有天赋,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而如果按照天赋基因检测“指导”培养孩子,看似是找到了培养孩子的“捷径”,实则却可能适得其反,耽误了孩子,走上育儿“歧途”。

    当前的一些从事天赋基因检测的检测机构并不具备检测能力,也没有相应资质。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服务是新兴行业,对于新兴行业,监管不能滞后,要能及时跟上,不能任由无良商家浑水摸鱼,比如要能制定相关标准,要能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发展。

    家长也要认识到,挖掘孩子潜能没有“捷径”。“知子莫若父”,孩子拥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有怎样的天赋秉性,把孩子从小带到大的父母应该最为清楚。家长与其求助于天赋基因检测服务,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进而有效开发孩子的潜能。育儿要能遵循自然规律、成长规律,这样的规律不能在冷冰冰的检测仪器下去寻找,而需要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发现,还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来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想通过天赋基因检测发现孩子的天赋,决定孩子的培养方向,这就是把培养孩子当成了“工业”。类似这样对孩子的“物化”操作并不鲜见。比如有“10分钟阅读10万字”“七天成诗人”等骗人培训班;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忽视孩子的感受,重视应试教育等等。

    教育是培养人的有机过程,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摒弃对孩子的“物化”操作与工业化制造模式。百年树人,“种树”就要有耐心也要用心。育儿没有“捷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家长、学校不能“偷懒”,每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需要家长、教育者用爱、用心来浇灌、培养,精耕细作,才能成长成才。

    戴先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