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扩大化举报”, “躺平”不是“正解”

    近日,针对教师“扩大化举报”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感慨“跪着的老师,真的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有的网友发出别让“扩大化举报”逼迫老师们“躺平”的呼唤。

    被不幸言中的是,确有一些教师,遭遇“扩大化举报”,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选择了“躺平”,开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教模式。这必然损害青少年教育权益,引发家长新的教育焦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毫无疑问,面对“扩大化举报”如何作为,考验着广大教师的良知与智慧,也考验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治理能力。

    作为“围观者”,网友出于对教师、教育的理解,担心“扩大化举报”伤害教师感情,伤及无辜的孩子,提醒家长理性反映教育问题,完全可以理解。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要使命的教师,面对“扩大化举报”就选择“躺平”,显然并不理性也非“正解”。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遭遇可能发生的“扩大化举报”,做好自己是教师的最佳选项。广大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爱生如子,廉洁从教,潜心育人,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把教育教学业绩写在课堂上,在学生及家长心中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面对“扩大化举报”,教师“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并不现实。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应树立正确教育发展观,建立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评价“指挥棒”,减少教师评价摇摆,给广大教师吃下“定心丸”,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定向导航。同时,要通过有关媒体普及教育法律法规,宣讲解读“双减”等教育政策,消除“小道消息”生存空间,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执教生态。要严格涉教师负面信息审查发布,加强线上线下教育舆情管控,对恶意打击报复、故意炒作及污名化教师和学校的行为“亮鞭”“亮剑”。

    中小学校要秉持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畅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渠道途径,开启学校管理家校合作共赢模式。要强化家委会、家长群、家长学校等信息交流反馈功能,推进家长情况反映、意见反馈、问题咨询便利化,化解针对教师的“无限”要求,铲除“扩大化举报”的土壤,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吕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