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外培训“变异”
监管要及时“变招”

    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下称“办法”),10月15日正式施行。什么样的校外培训会受到处罚?如何处罚?谁来处罚?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办法一一立规定则,旨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报今日A05版)

    2021年,中央出台“双减”政策,为无休无止的“课外辅导竞赛”及时踩下刹车,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转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适应能力”强,为应对“双减”政策想出了不少“奇招”,如通过隐形变异违规开班;有少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变得更加隐蔽,也就更难被发现,增加了监管难度。

    校外培训“变异”,监管要及时“变招”,此次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列明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认定情形,还对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进行了明确:如“转线上”:通过即时通信、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转地下”:利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换马甲”: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同时还明确,这些行为,将受到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通过见招拆招,对隐形变异培训加大查处力度、惩治力度,增强不法培训机构的违规成本、违法成本,让隐形变异培训无处遁形。

    要规范校外培训市场,还需要广大家长能够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防范无良培训机构的蛊惑与忽悠,对于违规培训机构要敬而远之,避免上当受骗。家长也不要把孩子变成“学习机器”,让孩子课外负担过重,让孩子继续陷入“课外辅导竞赛”的怪圈。

    通过形成家长、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相关部门等各方合力,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才会无处遁形,校外培训市场才能得到规范发展、健康发展。

    戴先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